第二章學生提高文科能力故事推薦6(3 / 3)

早在戰國時代,我國學者就開始注意漢字起源的問題,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廣的一種說法就是倉頡造字說,但倉頡是什麼時代的人,卻也眾說紛紜。司馬遷、班固、韋誕、宋忠、傅率都說他是黃帝的史官;崔瑗、曹植、蔡邕、索靖說他是古代的帝王;徐整說他是在神農、黃帝之間;譙周認為他在黃帝之後,等等。倉頡造字的方式,有人說是統一了文字的書寫方式,流傳後世,有人說是發明了象形之文。此外,有人把結繩記事作為漢字的起源,有人把八卦視為漢字的起源,也都是沒有什麼確切的科學根據。

目前,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漢文字是由人民集體創造的,經“巫”和“史”整理而成。有的史學家認為,到了殷商中國才有了文字:青銅器銘文和甲骨文。但也有史學家提出,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已相當成熟,中國文字的起始應從此往前推,前推多少,眾說不一,有的主張至少上推1000年,有的甚至主張推到夏以前,也有主張推到夏末的。在考古學家的考古發現中,對漢字起源認定的依據也不一樣。有人在仰韶期的文化遺址中,曾發現很多長方形的古板,有刻畫過的,懷疑是原始的文字;也有人從早於夏朝的陶器上所刻畫的圖案,來分析文字的初始形態。郭沫若曾在《奴隸製時代》中《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一文中提出過以半坡彩陶上刻畫的條文為中國文字的起源,半坡遺址距今有6000年左右,但對半坡彩陶上刻畫的符號的含義,卻還沒有闡明。

中國文字的起源,到底是什麼時候,具有說服力的證明還不多,隻待進一步研究。

95.印加人是否有文字

早在公元1200年左右,印加帝國隻是一個小小的部落,後來在高原上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印加帝國,到15世紀,印加帝國已包括今天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全部、智利的大部分及哥倫比亞南部和阿根廷北部,人口達600萬,全國居民都講克丘亞語。但令人疑惑的是,印加人是否擁有自己的文字?

有些專家堅持認為,印加人有自己的文字,而印加文字是什麼樣的,就說法不一了。有人說,印加人畫在布板或其他織物上的一幅圖畫就是他們的秘密文字。據最早侵入印加王國的西班牙人講,在庫斯科太陽神廟附近有一座房屋,專門珍藏著許多畫在粗布上的畫,都裝在金框中,除印加王和專門的保管人員外,不準任何人靠近這些畫。後來西班牙殖民者搶走了金框,焚毀了全部圖畫,這些秘密文字也就消失了。還有專家認為,印加陶器上那些類似豆子的符號是他們的文字,隻是沒有誰能知道是什麼意思。

大部分的觀點還是認為印加人沒有自己的文字,而且至今也確實沒有找到印加人有過文字的證據。那麼,印加人靠什麼來記事呢?印加人當時是靠十進位的結繩記事法來記事的。通過考古,人們已獲得不少印加人用於記事的繩,其中最長的一條達250米。印加人借助於繩的顏色、打結的形狀與位置大小來記載當時發生的各種重要事件和自然現象,在印加王國為貴族弟子設立的學校裏,教師還專門傳授結繩記事的知識和方法。

當我們仰望連現代建築師都歎為觀止的雄偉印加古建築時,我們能夠相信印加人會是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創造這一切的嗎?

印加人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文字,迄今也隻是一個無法破解的謎。

96.無人破譯的手稿

美國康乃狄格州紐黑文市耶魯大學的貝耐克珍本書與手稿圖書館內,幾乎每天都有人來打聽那卷“沃伊尼克手稿”。

手稿長8英寸半,寬5又3/4英寸,約200頁,所用的是上等皮紙,上麵寫滿奇字,由一種別人見所末見的字母組成。稿中的插圖也同樣古怪,看來描繪的是植物、女人和天文圖。由於文字和圖畫都不易理解,此手稿號稱世上最奧秘難解的手稿。1912年,紐約書商沃伊尼克宣稱在意大利蒙德拉戈內學院的圖書館內發現這卷稿子,該學院位於弗拉斯卡蒂市,是耶穌會出錢創辦的。沃伊尼克把手稿買下,攜返紐約,著手追查其來曆。稿內夾了一封信,是布拉格大學校長和傑出科學家馬西於1666年寫給著名學者柯切爾的。有了這封信,追查工作容易得多。

馬西在信中表示,他從“一位密友”處得到手稿,後轉送業師柯切爾,因深信除了柯切爾,沒有人看得懂。信內又說,根據可靠消息,這卷手稿曾屬16l2年逝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魯道夫花了6000枚金幣買下手稿,金額在當時可算是大數目了。

馬西信中最重要一點,是指出魯道夫認為手稿作者是英國人培根。培根生於13世紀,在中世紀學術界享譽甚隆,人稱“超凡博士”。他遠見卓識,曾預言不少20世紀才出現的事物,如汽車、飛機等。他是數學和物理學專家,又是聲望極高的哲學家和煉金術士。

“沃伊尼克手稿”會不會是培根最偉大的著作,談及極其先進的科學理論,以致無法用普通文字寫出來?沃伊尼克希望找到答案,於是將副本分送給感興趣的學者研究,豈料學者大多對此一竅不通。他們起初以為手稿的密碼相當簡單,不難譯解,研究起來才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

此後近60年,手稿的研究並無什麼進展,到1970年,耶魯大學的布倫博教授著手研究這個問題,才有點頭緒。他看到手稿內一些符號,想起在另一份文件中偶然見過一種圖解,圖解中以符號代表數字。

布倫博教授仔細查看手稿內若幹頁邊空白,找到一些胡亂寫成的算式,看來作者采用的可能也是數字代號。他在一處頁邊上找到一個圖表,表上有26個符號,數目剛好和英文字母的相等。表中那些符號及其排列次序,跟頁邊算式內的符號及次序幾乎完全一樣。

這是譯解密碼的線索嗎?從l到9的每個數字,是否各代表26個字母中的3個?布倫博列出下表:

123456789ABCDEFGHIJKLMNOPQUSRSTUVWXYZ“沃伊尼克手稿”中的文字大多證實為一種簡化的拉丁文。詞尾常為us,在這套密碼中,布倫博用9來表示us。

這個圖表是否就是手稿內所用的密碼呢?手稿某頁的插圖畫了一棵像胡椒的植物。布倫博用數目字代插圖下麵所寫的符號,得到757752。根據這些數字查對圖表,正好拚出了胡椒的英文名字。用同樣方法還譯出了其他植物和星辰的名稱。

“沃伊尼克手稿”的秘密仍未揭開。例如,原文的主要部分很多重複,而且看起來往往毫無意義。布倫博教授推測,那可能是一名煉金術士雜亂無章地寫下的記錄,嚐試依照古法用神秘物質或煉金藥點石成金。果真如此,那麼煉金藥的配方會不會就藏在這卷神秘難解的手稿裏?要揭露“沃伊尼克手稿”的真相,還有待學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