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血壓的飲食療法8(1 / 3)

第四章高血壓的日常保健1

一、高血壓患者的日常生活

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規律

人的生理活動是隨著周期性的規律來運行的,有高潮、平潮、低潮,打破這種正常的生物鍾節律就會導致疾病。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生活規律一旦發生紊亂,很容易引起血壓升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上升比較緩慢,所以出現心悸、喘息、眩暈這些症狀,也往往視為正常而不以為然,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忽視疾病的存在,對不規律的生活也毫不在意。實際上隨著血壓的升高,等到出現了並發症時,很可能病情已經惡化了。

無論什麼機器,一刻不停地運轉都會使其性能下降,更何況是有血有肉的身體。正因如此,血壓上升的初期,要對自己的身體越過這樣的“坎”有所察覺,並及時采取一些治療措施,平緩高血壓下降線。

隻要我們經常保持良好的情緒去從事工作,做到不急不躁,平靜地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即使我們真的患有高血壓,人生照樣是幸福美好的。

高血壓患者的生活細節

高血壓病人的預防和保健,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做起:

(1)早晨醒來後,要緩慢從臥式轉到立式。可以做輕鬆的保健晨操,但在起床後,不要馬上隨便地增加身體負擔,尤其不要跑步。

(2)早晨空腹時,一定要喝些稀的東西,如涼茶、果汁等。

(3)一天中,最好躺著或稍微抬起雙腿坐著休息幾次,每次10分鍾左右。放鬆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對於上班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來說,一天應該從站起來稍微活動幾次,每次3~5分鍾。

(4)心理緊張時,不要在房內來回走動,最好是躺一會兒或幹脆微抬雙腿,坐上15分鍾左右。

(5)站著吃東西及邊走邊吃都是不良習慣,會給心血係統增加額外負擔。應該始終坐著吃飯,並且飯後一定要有20~30分鍾躺著或坐著午休。此後,也不要馬上進行緊張的活動。

(6)不要隨便吃藥,尤其是在白天,當血壓升高時,有時躺下或稍微抬起雙腿坐坐,比吃一片降壓藥片要好得多。當然,這得視情況而定。

(7)盡量遵守每天的作息製度:睡眠不少於7~8小時;不要用任何形式取代替人所絕對需要的臥床休息;同時,休息一定要與工作量成比例。

(8)下夜班後,靜躺休息是必不可少的。

(9)不論是血壓正常還是偏高的人(尤其是夜間睡眠少的人),最好在睡眠時把腿部的床稍墊高7~10厘米。因為這樣可使雙腿和下肢稍高於心髒的水平線,有助於迅速入睡和提高睡眠質量。開始可能會出現血液流向頭部的感覺,但很快就會適應。為減輕這種感覺,還可以使用較高的枕頭。不過,血壓低於100/60毫米汞柱的人不要這樣做。

(10)高血壓患者的日益年輕化,要求孩子們一定要遵守作息時間。孩子,尤其是幼兒的睡眠(躺著)時間,一晝夜應該不少於8~9小時,晚上8點30分左右就應準備入睡。一個半至兩小時的午睡,可以維護他們的心血管係統免於過度緊張。

高血壓患者的居室要求

1居室環境與高血壓

住宅是人們生活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居住環境可提高機體各係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抵抗力,不僅可起到協同降壓、減少降壓用藥的效果,而且對降低高血壓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協同作用。反之,低劣的室內環境對人形成一種惡性刺激,使居民健康水平下降,促使高血壓的形成或加重。

不良居住環境因素包括:

(1)異臭:異臭是指能刺激嗅覺器官,引起人不愉快的臭氣。異臭對人體的影響是漸進的。經常接觸異臭會使人厭食、惡心、嘔吐、消化功能減退。長期受到一種或幾種低濃度異臭物質的刺激,會導致嗅覺疲勞或喪失。腦神經不斷受異臭刺激,可導致大腦皮層興奮和抑製的調節功能喪失。異臭物汙染嚴重時,使人煩躁不安,無精打采,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判斷力和記憶力減低,血壓升高。最終可導致或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的形成。

(2)噪聲:所謂噪聲是指人們不需要的聲音,凡幹擾人們休息、睡眠、工作、學習、思考和交談等不協調的聲音均屬噪聲。噪聲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噪聲對人體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內分泌係統等都有影響,可引起神經衰弱、心跳加快、心律不齊、血壓升高,還可能導致血中膽固醇含量增高、動脈硬化。

(3)潮濕陰暗:當微小氣候變化超出一定範圍,機體體溫調節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就會影響人體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增加患病率。長期居住在寒冷潮濕的房間裏,易患感冒、凍瘡、風濕病和心血管係統疾病。尤其對老年人,室溫更為重要。在高溫多濕環境裏,人會感到悶熱難耐,疲倦無力、工作效率下降,可出現血壓升高,心跳過速,甚至意識障礙、頸項強直、中暑乃至死亡。

(4)空氣汙濁:人們大部分時間在室內度過。室內空氣汙染對人體身心健康危害嚴重,當空氣中有大量微生物和煙塵的汙染、二氧化碳的含量達007%~0l%時,空氣中的其他性狀開始惡化,出現顯著的不良氣味,人們會較普遍地感到個愉悅、煩躁不安、心胸憋悶、血壓升高,可致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增加。

2選擇適宜的居室環境

寬敞明亮、鳥語花天、空氣清新、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能使緊張的神經得到鬆弛,精神得以放鬆,讓人心靜神怡,升高的血壓得以下降。這就是為什麼在家所測血壓要比在醫院所測為低的原因之一。居室環境的要求如下:

(1)居室結構:居民的住宅組成和平麵配置要適當。一般說,每戶住宅應有自己獨立的成套房間,包括主室和輔民主室應與其他房間充分隔開,應有直接采光。臥室應配置在最好的朝向。

(2)對居室麵積的要求是寬敞適中:《呂氏春秋·重已》說:“室大則多陰,台高則多陽。多陰則蹶,多陽則痿,此陰陽不適之患也”。即是說,居室不宜太高大,也不宜太低小,否則陰陽各有偏頗,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根據現代衛生學的要求,正常居室麵積為15平方米左右;城市住房每人平均6~9平方米,農村8~10平方米為宜。居室準高為28米,炎熱地區可稍高,寒冷省份可略低一些。居室進深,一側有窗者不宜超過從地麵到窗上緣的2~25倍;兩側開窗者可增加到這個高度的4~5倍,這有利於房間的采光和換氣。

(3)居室內微小氣候:室內微小氣候主要由氣溫、氣濕、氣流和熱輻射(周圍物體表溫度)四種氣象因素組成。居室內微小氣候的標準以冬夏兩季為準。夏季室內適宜溫度為21~28℃,最適範圍為24~26℃;濕度(相對濕度)為30%~65%,氣流速度為02~0.5米/秒,最大不宜超過3m/s。冬季室內溫度的適宜範圍是16~20℃;濕度為30~45%;氣流速度為01~05米/秒。這樣的居室內微小氣候有利於人體的體溫調節,保證機體的溫熱平衡,不使體溫調節功能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讓人有良好的溫熱感覺,正常地工作和休息。

(4)室內采光:居室采光要明暗適中,隨時調節。如《遵生八箋》說:“吾所居座,前簾後屏,太明即下簾以和其內映,太暗即卷簾以通其外耀;內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則身安矣”。為保證室內有適宜光照,一般認為,北方較冷的地區冬季南向居室,每天至少應有3小時日照,其他朝向的居室還需多些。夏季則應盡量減少日照,防止室溫過高。夜間或白天自然光線不足時,要利用人工光線照明。人工照明要保證照度足夠、穩定、均勻,避免刺眼、光源組成接近日光以及防止過熱和空氣汙染等。

(5)居室通風:居室的自然通風可保證房間內的空氣清新,排除室內的濕熱穢濁之氣;加強蒸發散熱,改善人們的工作休息環境。因此,廚房和廁所應有良好通風;夏季炎熱地區應使主室內形成穿堂風。外廊式住宅(一側為房間,另一側為開放式走廊)的外廓,除能起到陽台和遮陽作用外,較容易形成穿堂風,適合於炎熱地區。

(6)住宅選址:一般而言,要選擇依山傍水的地勢建築住宅。依山建房,冬季山體及山上的樹木作為天然屏障,可遮擋猛烈的風沙,減緩寒冷的氣流;夏季山上茂密的樹林,可減少陽光的強烈輻射,調節炎熱的氣候,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使人感到溶身於美麗的大自然中,心曠神怡,更增添生活情趣。傍水而居,使日常生活用水方便,尤其清澈甘洌,終年不斷的山泉,可潮潤空氣,且很少汙染。城市住宅雖無自然山水可依托,但可通過植物綠化,建造街心花園、噴泉,保證樓群間適當空曠地帶以及假山、影背,形成人工景觀。

(7)住宅朝向:建房座向的選擇是根據地理位置所確定的。就我國大部分地區而言,建房的最佳座向是坐北朝南。這樣做的優點有二:有利於室溫調節;有利於室內采光。

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起居

高血壓患者尤應注重生活起居的調養,調養得好、調養得當,對輕度高血壓患者而一可不藥而愈,轉病為安;對中、重度患者而言亦可起到協同降壓、減少藥量的作用。

1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臥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有一定的規律並合乎自然界和人體的生理常度。人們起居作息、日常生活要有規律,這是預防高血壓、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重要原則。

(1)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為,人們的壽命長短與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著密切的關係。《素問·古大真論》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可見,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非常重視起居有常對人體的保健作用。

①調養神氣:清代名醫張隱安說:“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作勞,養其精也。夫神氣去,形獨居,人乃死。能調養其神氣,故能與形俱存,而盡終其天年”,這說明起居有常是調養神氣的重要法則。神氣在人體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對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概括。人們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就能保養神氣,使人體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麵色紅潤光澤,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反之,若起居無常,不能合乎自然規律和人體常度來安排作息,天長日久則神氣衰敗,就會出現精神萎靡,生命力衰退,麵色不華,目光呆滯無神。

②提高人體適應力:起居作息有規律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提高人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避免發生疾病,達到延緩衰老、健康長壽的目的。

現代老年醫學研究認為,有規律的作息製度可以在大腦神經中樞建立各種條件反射,並使其不斷鞏固,形成穩定的良好的生活習慣。一係列條件反射,又促進人體生理活動有規律的健康發展。總之,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是提高人體適應力、防治高血壓病、保證健康的要訣之一。

(2)生活作息失常的危害:《內經》告誡人們,如果“起居無節”,便將“半百而衰”。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若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恣意妄行,以酒為漿、以妄為常,就會引起早衰以致損傷壽命。有些人生活作息很不規律,夜臥晨起沒有定時,貪圖一時舒適,四體不勤,放縱淫欲,對於高血壓病人其結果必然是病情加重,甚至出現中風、心衰、腎衰的發生,並進而導致死亡。高血壓病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隻要生活節律改變,或徹夜工作、或通宵玩樂、或失眠,休息不夠,血壓都會馬上升高,並有頭暈頭痛等不適。

葛洪在《抱樸子·極言》中指出:“寢息失時,傷也”。生活規律破壞,起居失調,則精神紊亂,髒腑功能損壞,身體各組織器官都可產生疾病。特別是年老體弱者,生活作息失常對身體的損害更為明顯。據現代研究資料表明:在同等年齡組內,退休工人比在職工人發病率高達三倍之多。說明隻有建立合理的作息製度,休息、勞動、飲食、睡眠,皆有規律;並持之以恒,才能防病治病,增進健康,盡其天年。

(3)建立科學的作息製度:生活在自然界中,人的起臥休息隻有與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相適應,才能有益於健康。“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製”,要根據季節變化和個人的具體情況製定出符合生理需要的作息製度,並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使生理功能保持在穩定平衡的良好狀態中,這是起居有常的真諦所在。

有規律的周期性變化是宇宙間的普遍現象,從天體運行到人體生命活動,都有內在規律或稱節律。現代醫學已證實,人的生命活動都遵循著一定周期或節律而展開。如人的情緒、體力、智力等也都有一定的時間規律,體力、情緒和智力的節律周期分別為23、28和33天,每個周期又分為旺盛和衰退兩個階段。人的體溫總是淩晨2~6時最低,下午2~8時最高。脈搏和呼吸是清晨最慢,白天較快。血壓也是白天高,夜間低。規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大腦皮層在機體內的調節活動形成有節律的條件反射係統,這是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培養規律生活習慣的最好措施是主動地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製度,做到每日定時睡眠、定時起床、定時用餐、定時工作學習、定時鍛煉身體、定時排大便;定期洗澡等。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使自己生機勃勃、精神飽滿地工作、學習。這對高血壓的防治和人體健康長壽是大有益處的。

2勞逸適度

(1)勞逸適度的保健作用:勞和逸之間具有一種相互對立、相互協調的辨證統一關係,二者都是人體的生理需要。人們在生活中必須有勞有逸,既不能過勞,也不能過逸。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疲及強所不能堪耳”。古人主張勞逸“中和”,有常有節,長期以來的實踐證明,勞逸適度對人體養生保健起著重要作用。

①調節氣血運行:在人生過程中,絕對的“靜”或絕對的“動”是不可能的,隻有動靜結合,勞逸適度,才能對人體保健起到真正作用。適當勞作,有益於人體健康。經常合理地從事一些體力勞動有利於活動筋骨,通暢氣血,強健體魄,增強體質,能鍛煉意誌,增強毅力,從而保持了生命活動的能力。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合理的勞動對心血管、內分泌、神經、精神、運動、肌肉等各個係統都有好處。如勞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提高基礎代謝率,興奮大腦皮層對機體各部的調節能力,調節精神,從而對人體的血壓起到重要調節作用,並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適當休息也是生理的需要,它是消除疲勞、恢複體力和精力、調節身心必不可缺的方法。現代實驗證明,疲勞能降低生物的抗病能力,易於受到病菌的侵襲。有人給疲勞和未疲勞的猴子同時注射等量病菌,結果發現疲勞的猴子被感染得病,另一方卻安然無恙,這說明合理休息是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的重要手段。

②益智防衰:所謂“勞”,不光指體力勞動,還包括腦力勞動,科學用腦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麵,科學用腦,就是用腦的勞逸適度問題,它要求人們勤於用腦,注重訓練腦力的功能和開發其潛能,又要注重對腦的保養,防止疲勞作業。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由於惰性的原因,往往容易犯“懶於動腦”的毛病。因此,應大力提倡善於用腦,勞而不倦,保持大腦常用不衰。

一個人經常合理地用腦,不但不會加速衰老,反而有防止腦老化的功能。實驗證明,在相同年齡組的人群中,經常用腦和不用腦的人相比,能夠經常性合理用腦的人腦萎縮少,空洞體積小。因而得出結論,經常性合理用腦,避免過勞,不僅可以預防衰老,增加智力,尤其是能夠預防老年癡呆,對高血壓的調節也有積極作用。

(2)勞逸失度的害處:勞動本來是人類的“第一需要”,但勞傷過度則叫內傷髒腑,成為致病原因。《莊子·刻意》說:“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勞役過度,精竭形弊是導致內傷虛損的重要原因。如《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過度勞倦與內傷密切相關。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提出,勞役過度可致脾胃內傷,百病由生。

貪逸無度,氣機鬱滯。過勞傷人,過度安逸同樣可以致病。清代醫家陸九芝說:“自逸病之不講。而世隻知有勞病,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為病,正不少也。逸乃逸豫,安逸之所生病,與勞相反”。前麵提到的“久臥傷氣”,“久坐傷肉”,即指過度安逸而言。張介賓說:“久臥則陽氣不伸,故傷氣;久坐則血脈滯於四體,故傷肉”。缺乏勞動和體育鍛煉的人,易引起氣機不暢,升降出入失常。升降出入是人體氣機運動的基本形式。人體髒腑經絡氣血陰陽的運動變化,無不依賴於氣機的升降出入。貪圖安逸過度,不進行適當的活動,氣機的升降出入就會呆滯不暢。氣機失常可影響到五髒六腑、表裏內外、四肢九竅,而發生種種病理變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也會由此而生。

(3)勞逸結合的保健方法

正確處理勞逸之間的關係,對於養生保健、預防高血壓起著重要作用。不過,勞與逸的形式多種多樣並且勞與逸的概念又具有相對性,應當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養生學家主張勞逸結合,互相協調。例如勞與逸穿插交替進行,或勞與逸互相包含,勞中有逸,逸中有勞,隻有勞逸協調適度才會對人體有益。

①體力勞動要輕重相宜:在工業勞動方麵,由於受工種、工序、場所等的限製,自己任意選擇勞動條件的機會的少,但仍要注意勞動強度輕重相宜。更重要的是應安排好業餘生活,使自己的精力、體力心理、衛生等得到充分恢複和發展。在田園勞動方麵,應根據體力量力而行,選擇適當的內容,要注意輕重搭配進行。

②腦力勞動要與體力活動相結合:腦力勞動偏重於靜,體力活動偏重於動。動以養形,靜以養神,體腦結合,則動靜兼修,形神共養。如腦力勞動者,可進行一些體育鍛煉,使機體各部位得到充分有效的運動。腦力勞動者,還可從事美化庭院活動,在庭院內種植一些花草樹木,並可結合場景吟詩作畫,陶冶情趣,有利於預防高血壓,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③家務勞動秩序化:操持家務是一項繁雜的勞動。主要包括清掃、洗曬、烹飪、縫補、尊老撫幼、教育子女等,隻要安排得當,則能夠雜而不亂,有條不紊,有勞有逸,既鍛煉身體,又增添精神享受,有利於健康長壽。反之,若家務勞動沒有秩序,雜亂無章則形勞神疲,不利於高血壓的防治,甚至造成早衰折壽。

④休息保養多樣化:要做到勞逸結合,就要注意多樣化的休息方式。休息可分為靜式休息和動式休息,靜式休息主要是指睡眠,動式休息主要是指人體活動,可根據不同愛好自行選擇不同形式。如聽相聲、聽音樂、聊天、看戲、下棋、散步、觀景、釣魚、賦詩作畫、打太極拳等。總之,動靜結合,寓靜於動,既達到休息目的,又起到娛樂效果,不僅使人體消除疲勞,精力充沛,而且使生活充滿樂趣,血壓、身心雙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