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從指甲判斷健康(2 / 3)

晚期症狀

經過4年以上就成了晚期梅毒。除了長出很大的梅毒瘤以外,由於皮膚表麵沒有疹子,所以叫做晚期潛伏期。在這個時期裏,引起角膜實質炎的眼睛疾病、心髒瓣膜症和大動脈瘤。此外,當侵害到脊髓時引起脊髓癆,當侵害到腦時引起癡呆。

當不知道感染梅毒而繼續妊娠以後,母體中的梅毒螺旋體到妊娠5個月形成胎盤時,可通過臍帶感染胎兒。在出生之際就已經感染了梅毒的新生兒叫先天性梅毒兒。胎兒在子宮內感染梅毒以後,因感染的時期不同可引起死產、流產和早產。為了避免發生上述問題,在妊娠4個月時,可通過血液檢查看母體是否感染梅毒。

減少感染機會

做好旅館、浴池、遊泳池等公共場所的衛生消毒和性病監測,以減少感染機會。禁止不正當性行為,特別是不與感染了梅毒螺旋體的人和梅毒病人發生性關係。發現梅毒病人應對其進行相應的隔離並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防止其傳播。如發現孕婦患有梅毒,可終止妊娠,以防止胎兒被感染。

家裏如果有梅毒病人,應盡量單居一室。其所用物品應專用,不與他人混用。病人用過的物品,或被病人的血液、唾液、尿液、皮膚分泌物汙染的物品,可以煮沸消毒。水要沒過物品,水開後煮沸15分鍾,即可殺滅梅毒螺旋體。不能煮沸的,可用消毒液浸泡。沒有經過消毒處理的物品不能丟棄。桌麵地麵被病人的血液、唾液、尿液、皮膚分泌物汙染,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5%過氧乙酸溶液等消毒劑將其覆蓋,1小時後再將其擦除,如果沒有任何消毒劑,應在被汙染處做記號,待汙染物幹燥1小時,用開水澆在上麵後再進行清理。家中的被褥要經常拿到太陽底下讓烈日暴曬6小時以上。如果接觸病人的傷口、血液、體液時,應戴手套,手被血液、體液汙染或可能汙染後,應立即洗手,必要時用01%過氧乙酸浸泡雙手1~2分鍾。手部有傷口,不能接觸病人。預防各種感染

腎病綜合征

指甲光澤常見於腎病綜合征。

腎病綜合征是指同時存在有多量的蛋白尿、浮腫、血清蛋白減少、血中的脂肪特別是膽固醇增加等症狀。大都因突然出現浮腫而發病,但也有繼感冒之類的感染症之後而發病。第一,浮腫是最早出現的症狀,但也有見不到這種症狀的。這種浮腫在兒童中一般比較明顯。腎病綜合征的浮腫,嚴重時不僅在麵部和下肢,而且在胸腔(胸水)、腹腔(腹水)、陰囊等處也積水。腹水明顯時,下腹部的腹壁,其皮下組織出現斷裂而留下青紫色的條痕。第二,尿量減少,尿中有大量的(每天35克以上)蛋白,這是該綜合征的主要特征。在尿沉渣中,可見由顆粒管型和尿細管上皮細胞的變化而形成的卵圓脂肪體和重屈折性脂肪小體。第三,由於大量的血清蛋白消失到尿中,當然使血清蛋白,特別是白蛋白減少。第四,血中的脂肪,特別是膽固醇增加。也有血壓和腎功能未發生變化者。不過,當發病原因是由慢性腎小球腎炎所致時,有時可見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

預防各種感染

第一,在這種綜合征中,由於對感染的抵抗能力弱,容易患各種感染症,所以應預防感染。

第二,飲食要以高蛋白食品為中心。由於每天都要喪失一定量的血清蛋白,所以要攝取高蛋白食物。隻要腎機能障礙不很嚴重,每天可攝取60~70克蛋白質,為此要選擇蛋白量高的優質食品。糖質也是熱量的源泉,也要攝取。食鹽在浮腫嚴重時,每天可控製在3克以下。隨著尿量的增加,浮腫的消失,控製的限度可以放寬。指甲發黑

急性化膿性炎症

指甲砸傷後期,綠膿杆菌引起的甲溝炎病人多見。

指甲兩側皮膚發生的急性化膿性炎症。也有發生於腳趾的。主要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多發生於年輕女性及經常用手指工作的人。

感染1~2天以後,手指急劇紅腫,並有劇烈跳痛。腋下淋巴結腫大、疼痛。當炎症隻局限於皮膚時,不久腫脹的中心出現黃色膿液,疼痛會減輕。當病變波及到皮下組織、肌肉、骨、關節等部位時,會出現發燒和畏寒,並引起肌肉和關節運動障礙。

當發生在指甲下麵時,開始就有劇烈疼痛,透過指甲可以看到膿液。當發生在指甲周圍時,除紅腫、疼痛外,膿液可從指甲和皮膚之間流出來。

使用抗生素

早期使用抗生素,局部抬高,保持安靜,並進行濕敷。已化膿時,可在甲溝處作縱行切開。如果指甲下已積膿,應將指甲拔掉。甲剝離

糖尿病患者

甲剝離常見於糖尿病患者。

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一項基本措施。科學合理的飲食能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對於空腹及餐後血漿胰島素不低的輕型糖尿病患者,飲食療法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其飲食原則如下: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該是平衡膳食

所含的營養成分要全麵,比例要適當,數量要足,使患者樂於接受。又要提供足夠的營養以滿足生長發育及生活勞動的需要,還要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膽。要求食用低鹽、低熱能和低脂肪食物,限製澱粉的攝入量,可將主食由大米、白麵改為適當吃些粗糧如蕎麥、玉米、小米等。

嚴格禁止飲酒、吸煙

因為飲酒可使濕熱內攻,吸煙可使火熱內熏,二者皆是辛溫耗津傷液之物,對糖尿病患者非常有害。

忌食肥甘厚味

中醫認為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屬於肥甘厚味,肥甘厚味能產生濕熱而不利於消除糖尿病患者之陰虛燥熱。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肥肉、動物內髒、糖蜜製品及油炸食物,以免加重病情,甚至誘發酮症酸中毒等並發症。

避免飲食過量。少量進食勝過豐盛的3餐,寧可少食精餐也不要1餐吃得太多。

吃粗纖維食物

飲食中必須有80%是粗纖維食物,以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提高血液中胰島素含量,減少用藥量。同時主張吃富鉻食物,如全穀物、菜豆、大豆製品、黃瓜、香菇等。因為鉻是正常糖代謝及脂代謝必需的微量元素。鉻的作用直接與胰島素有關,其作用機製可能是鉻與胰島細胞及線粒體膜受體之間形成三元複合物而促進胰島素發揮作用。因此,適量補充微量元素鉻有助於延緩糖尿病的惡化程度。

飲食宜清淡

宜多進食新鮮蔬菜、黃豆、杏、菠菜、蘿卜、蕎麥、燕麥、核桃。但兒童不宜常飲牛乳,以防誘發糖尿病。宜食用低鹽、低熱能、低脂肪和高纖維素食物。因為纖維素能控製血糖和葡萄糖的新陳代謝。

多吃薯類、蔬菜和水果

薯類、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是人體營養的主要來源之一。如果蔬菜、水果、薯類和粗糧吃得太少,會造成糞便量太少,可引起便秘。過去人們常忽視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因為人類不具備分解植物纖維的酶,不能像食草動物那樣把纖維素分解成為機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因此認為對人體沒有營養作用。近年來研究發現,膳食纖維雖然對人體不提供直接的營養成分,但卻對維護人體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如果膳食纖維攝入量少,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病、膽結石、肥胖病、直腸癌發病率就會明顯增高。

低鹽飲食

養成低鹽飲食的習慣。不吃芳香、辛燥、助火、化熱的飲食。

在預防糖尿病發病方麵,通過宣傳科學知識,讓人民群眾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發病因素。保持合理的、科學的生活方式,避免促使糖尿病發病的生活方式,如高熱能飲食、非體力勞動、肥胖、吸煙、大量飲酒等,減少糖尿病的發病。每年分別對成人進和糖尿病基本知識教育,方法包括給糖尿病患者講課,播放糖尿病保健知識教育錄像帶,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欄對患者進行教育等;進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調查,積極開展預防宣傳;進行原有糖尿病患者並發症的經濟費用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