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從鼻判斷健康(1 / 3)

第四章從鼻判斷健康

從一個人的鼻子就可以大致看出健康情形。很多內髒疾病可以從鼻子上反應出來,據國內外的醫學研究顯示,通過觀察鼻子的異常征象,可以預測多種疾病。進食過多的乳類和油性食物,那麼鼻子上就出現了黑麵皰。

紅鼻子

心髒和血液循環異常

當出現紅鼻子時,表示心髒和血液循環出現了毛病。心髒方麵的病症主要有心髒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齊、心髒神經症、心肌病、心包炎、心內膜炎、心肌炎等。血液方麵的疾病有紅細胞增多症、粒細胞減少症、出血性體質等。

內外科治療

心髒瓣膜病

在治療心髒辨膜病,輕症患者可進行內科治療,中等程度以上的患者在內科治療的同時,要加上外科治療。對重症患者,又不能進行手術時,隻好進行內科治療。

在內科治療上,最重要的是安靜和限製運動。精神緊張、過勞、睡眠不足、過食等都可加重心髒負擔。經常感冒也可使症狀急劇惡化。醫生根據患者症狀,用強心藥與利尿藥,基本上就可預防心功能不全或心內膜炎複發。飲食一般要控製鹽分,應遵醫囑行事。

進行外科治療時,手術危險率:切開狹窄在1%以下,改裝人工瓣膜手術在5%以下,在改裝兩個瓣膜時15%~20%左右。粘連切開手術是將粘連在一起的瓣膜徹底切開,多用於二尖瓣與肺動脈瓣狹窄症。瓣膜裝換手術除肺動脈瓣不能進行裝換外,其他三個瓣膜損害嚴重時,可換用人工瓣膜(用金屬或塑料製做,也有將豬瓣膜加工而成者)。故此叫做瓣膜改裝術。瓣形成術、瓣環形成術:中等程度瓣膜損壞,不一定都要進行改裝手術,可將瓣膜增厚部分削除或修補(瓣形成術),還有在瓣膜周圍插入一個環,順利閉合(瓣環形成術)。外科治療也不能使心髒瓣膜病徹底痊愈。手術後還要進行內科治療及定期檢查。特別是瓣改裝手術後,人工瓣膜容易被血液凝塊所阻塞,所以應繼續進行抗凝血療法。

妊娠與分娩可使心髒承受很大的負擔,給母體以較大的影響,應該避免,但是,很輕的瓣膜病,並非完全不可能分娩,但要由專門醫生指導。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的治療因症狀而異,既有需要住院治療,也有不需要治療的情況。隻要按照醫生指示在家庭裏治療就可以控製症狀。治療的第一點是要使患者保持安靜,不僅是身體上的安靜,同時避免精神方麵的負擔。要減少飲食的總量,而食用營養價值高易於消化的食物。此外,因浮腫要控製水分,特別是要控製食鹽。禁煙、酒。

用上述療法即使控製住了症狀,心功能不全也常常複發,所以要在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麵終生注意不使心髒加重負擔。此外,對導致複發的疾病進行根本治療。

心律不齊

心律不齊有期外收縮、發作性心動過速等幾種類型。

期外收縮指有規律的搏動發生紊亂,心跳節律發生變化。如果改變由正常搏動的起搏點控製,由另外的激動,使心髒跳動規律一時發生紊亂,基本上用不著擔心。但由心髒疾病和藥品中毒引起者,應予注意。

陣發性心動過速突然出現,脈搏可加快到160~200次。但很快又恢複原狀而感到舒適,這叫室性陣發性心動過速。打哈欠、用勁憋氣、用手指於眼皮上壓迫眼球、按摩頸部以及使身體屈伸等時,有時可以止住過速的心跳。

立即可恢複者不用擔心。但時間一長就有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危險,所以應請教醫生。室性陣發性心動過速大都由心髒有病或洋地黃中毒等引起,所以對病因的治療也很重要。

心房撲動與纖顫時心髒跳動完全呈不規則狀態。由二尖瓣膜病、冠狀動脈硬化、巴塞德氏病(甲亢)等引起,整個心房不能進行正常收縮。如果僅是脈搏不規則,大都感覺不到,但心房撲動加快時可感到心跳,持續時間長者可引起心功能不全。

亞-斯綜合征(心髒傳導阻滯引起的腦缺氧綜合征)心髒起搏點激動不能由心房傳到心室,所以心室就以本身節律進行搏動,這種狀態就是房室傳導阻滯。這種激動突然失傳時,在心室開始搏動以前,出現暫停搏動與循環,引起腦貧血意識消失。這就是亞-斯綜合征。也有由心動過速所引起,為了弄清原因可請醫生診斷,也可住院治療。即使進行藥物療法,但若反複發作時,可植入人工起搏器,用電流刺激調整搏動節奏,從而使心髒轉為正常跳動。

心髒神經症

在防治心髒神經症時,首先要鑒別是心髒神經症還是由其他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所引起。如果確診為心髒神經症以後,主要應請神經精神科醫生或心髒內科醫生或一般內科醫生進行專門治療,以解除其精神緊張與不安。住院反而會使症狀惡化,所以原則上可在家庭或門診治療。周圍的人與家屬要理解病人並給予鼓勵,舒適的生活是心髒神經症康複的捷徑。

心肌病

心肌病(特發性心肌病)可分為肥厚型心肌病、淤血型心肌病和收縮性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阻塞嚴重時,可進行手術。在內科治療方麵,由於原因不明,所以隻能進行對症療法。不過,由於常常出現猝死,所以不可粗心大意。

盡管對心功能不全治療方法已經有明顯進步,但是對淤血型心肌病的心功能不全治療卻相當困難,而且可出現房室傳導阻滯與室性心動過速等危險的心律紊亂,在治療上更須謹慎。

收縮性心肌病心內膜及其下方的心肌發生高度纖維化。由於心肌被很硬的纖維所取代,致使心髒功能減弱。

心包炎

心包炎臨床上分急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慢性絞窄性心包炎三種。

急性心包炎,風濕熱、病毒、結核、其他的細菌感染、尿毒症、膠原病、惡性腫瘤是導致該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心包炎的經過和預後與致病原因有密切關係。

良性急性心包炎即使放置不管有時也可痊愈,但有時也出現危險狀態,需要住院。雖然應以治療基本病症為中心,但根據情況可以輸氧,使用強心劑、利尿藥等。此外,還要控製飲食的鹽分與水。

慢性心包炎(心包積液)由於滲出液儲積緩慢,所以症狀一般較輕,但如果積液量較大,可影響心髒正常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