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讓文化來交接班(1 / 2)

在中國,“接班人”是中國民營企業共同麵臨的難題。據公開資料統計顯示,未來5~10年,我國將有300萬家民營企業麵臨接班換代的問題。很顯然,中國民營企業在走過了近30年的曆程後,第一代企業家經過多年的艱辛創業,已集體臨近退出商業舞台的時刻,許多企業正進入一個新老交替的階段,而如何將手中的接力棒交給下一代,以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這些企業麵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有調查顯示,90%的家族創始人都希望由自己的子女來接班,在他們眼裏,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交給“外人”。

“華人首富”李嘉誠,把大權交給了長子李澤钜,萬向集團的魯冠球把大權交給了兒子,許榮茂將公司拆分上市交給兒子和女兒打理,碧桂園在香港上市後,楊國強把權力交給女兒楊惠妍。但是這些創始人都是退而不休,在幕後指揮。

重慶力帆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尹明善表示:“我知道,如果我把班交給家族成員,我們的企業就會慢慢死掉;而如果我急急忙忙地交給職業經理人,我們企業就會快快死掉。在慢慢死掉和快快死掉之間,我選擇慢慢死掉。”

尤其是國美集團創始人黃光裕入獄後發生的“陳黃之戰”,更讓民營企業家們擔心此類事件會在自己身上再度上演,由此在選擇接班人方麵,更為謹慎。

實際上,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家族企業一般都傾向於讓家族內部的人接班,這是家族企業在接班人問題上的第一選擇。以美國著名的福特公司為例,在接班人問題上,福特家族的人選永遠都是第一位考慮的,如果從家族中無法選取接班人,才考慮從外部或者職業經理人中選擇,但為了保證家族的傳承,即使選擇了外部人士,在董事會的表決權上,福特家族依舊擁有高達49%的表決權,而其持有的股份卻隻有不到8%。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家族企業而言,無論是家族內部的人接班,還是外部職業經理人掌舵,家族對企業的控製權不受影響。

2011年1月,華為EMT的輪值主席徐直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代表華為高層明確表示,“華為的未來不會是任總的親屬接班”。徐直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華為的交接班是文化的交接班,製度的交接班,這些年一直在進行著,從沒有停歇過。社會上的猜測,是不理解,以為人傳人。美國為什麼走馬燈似的換首席執行官,並沒有影響多少公司的運行,為什麼,不就是文化、製度、流程嗎?我們已經學了十幾年了,學的時候不就是開始交接班了嗎?這些年,公司上來很多學習好、實踐好的人,製度化的交接班一直在進行。從目前來看,華為的接班人不是沒有,也不是少了,而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