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雲計算大熱的情況下,作為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提供商,華為認定了這一市場。任正非將華為比做“農民”和“堂·吉訶德”,跌跌撞撞走出來,要打開自己的眼界,多把困難留給自己,多把利益讓給別人。多栽花少栽刺,多些朋友,少些“敵人”。
任正非說,信息產業已然來到“雲”時代,它需要更為開放的心態和更為快速而準確的市場應變能力,因為在雲計算下,內容、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瞬息萬變,挑戰著華為的下一個10年。
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一直沒有話語權,緊追著IBM、微軟、穀歌等IT巨人小步快走。進入雲計算的時代,大家又重新“戰”到同一條起跑線上,這次,華為不做追隨者,要做雲計算時代的領跑者。
業界對華為這一雲戰略褒獎之聲遠大於爭議,這其中華為的技術優勢不言而喻,而另一方麵,具有戰略眼光的任正非率先解決了用戶在哪裏的問題。
任正非告誡華為,在雲平台前進的過程中,“鮮花要插在牛糞上”,綁定電信運營商去創新,否則我們的雲就不能生存。任正非在華為雲計算戰略發布會上如是說:“我們首先是基於電信運營商的需求來做雲平台、雲應用。我們做的雲,電信運營商馬上就可以用,容易促成它的成熟。以前是靠著西方公司領路,現在我們也要參與領路了,我們也要像西方公司一樣努力地對世界作出貢獻。”
華為旨在幫助構建包括“客戶、運營商、開發商”端到端的創新商業模式。運營商可以借助華為提供的雲應用超市,提供雲服務,實現快速上市和快速贏利;最終用戶將可以體驗更加豐富的一站式雲服務;全球百萬開發者則可以借助應用“創新工廠”,快速實現創新業務的孵化。
借助華為合作的多方運營商資源,把雲和數億用戶聯係起來,這是一個把概念落到實處並進行實踐的最佳平台。看來,任正非信誓旦旦要帶領華為站在長城上去抓上幾朵雲的想法已經遠遠超越了論證階段。
2011年4月6日,國際雲計算標準組織DMTF宣布,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已獲選加入DMTF董事會,成為第14位董事會成員。
很長時間以來,雲計算能做什麼?未來的方向是什麼?都是困擾公眾理解雲計算、企業實踐雲計算的關鍵問題,很多企業在作雲計算的研究,但思路多是從概念入手、少有應用的支撐,這就陷入了一個概念炒作怪圈。長久以來,我們看到太多關於雲計算的故事,但它的用戶在哪裏、用戶價值如何還是很模糊,而這對於一個行業而言則是一大隱患。“雲”戰場上的企業確實不少,但中國企業誰能在雲計算落地中脫穎而出?華為已經領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