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舉起膽識的盾牌——恐懼心理及其矯治(二)(1 / 3)

(五)少年兒童的恐懼

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某些人物、事物、情景極易產生恐懼,長時間的恐懼刺激,當然會影響孩子的心身健康。兒童的心靈特別稚嫩,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刺激。這是兒童不同於成年人的一個特點。兒童的恐懼是兒童期最常見的一種情緒體驗,是兒童對周圍客觀環境的一種心理反應。國內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的兒童在其發育的某一階段內會發生恐懼,兒童的恐懼具有發生快、消失快的特點。據研究,兒童恐懼在周內消失的占,在個月內消失的占%,在年內可以完全消失。兒童的恐懼在不經過任何處理後,會自動慢慢地消失。兒童恐懼的內容往往與環境有關,也與其發展的成熟度有關。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有無恐懼心理。如果發現孩子夜裏有做噩夢和驚叫的現象,家長應該及時加以撫慰,幫助孩子克服恐懼,使其心理免受傷害。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孩子的某些恐懼心理,正是由於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引起的。比如,有的父母以恐懼作為一種手段來恐嚇孩子,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有時孩子因為某件事產生了恐懼,作為父母不應當嘲笑、嚇唬孩子。孩子做錯了事,本身他們會害怕家人責怪,存在著恐懼心理,因此,父母就不應過多地責怪,而應以寬容的心態來對待,使孩子知道父母的教育也是一種愛。有的家長常將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這樣會使孩子怕父母,表現為恐懼、多疑、敏感。因此父母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將不良的情緒帶給孩子。對孩子的要求既要符合實際,更要要求前後一致,不要變化和喜怒無常。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威武不屈的作風,同時要防止溺愛孩子。對孩子過分的疼愛和保護,會讓孩子失去鍛煉勇敢精神的機會。調查表明,被溺愛的孩子大多膽怯,依賴性強,缺乏自信,更易產生恐懼。

恐學症也是兒童常見的一種恐懼心理。一位家長曾經抱怨,他的孩子特別不愛上學,經常裝病,有時甚至把他送到學校後,他自己又悄悄跑回來。這位家長對他講遍了道理,也不起作用。而小孩卻說,一想到上學就從心裏厭煩,一看見老師心就突突跳。原來,這位小朋友患的是恐學症。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多見於~歲的中、小學生。由於學生害怕上學,害怕學習,具有恐懼心理,也稱為學校恐怖症。恐學症有三個特征。一是兒童害怕上學,甚至公開表示拒絕上學。二是發病期間,如果父母強迫患兒去上學,會使其焦慮加重;倘若父母同意其暫時不去上學,則孩子的焦慮馬上緩解。三是恐懼和焦慮表現為心神不定、惶恐不安、麵色蒼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嘔吐、腹痛、尿頻、便急等症狀。恐學症的內因,一般是由於這類孩子有膽小、仔細、敏感、多疑、特別愛麵子、經不起批評等性格特點。這是引起恐懼的個性因素。從外因來說,這類孩子的家長、老師往往對孩子期望值過高,超過了患兒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因而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還有的是因為老師當眾不適當地批評,傷了學生的麵子,使其懼怕老師與同學,產生嚴重的恐學症。

(六)青壯年男性的恐懼

青壯年男子自古以來就與“敢做敢為”、“英勇無畏”、“剛毅勇敢”這些詞彙聯係在一起。但是,男人也會有恐懼心理。歸納起來,男性的恐懼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麵。

恐懼在收入。由於男性在家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承擔著“掙錢養家”的重擔;再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如果男人不能有豐厚的經濟收入來養家糊口,日子過得很拮據,那麼他所承受的心理負擔是會相當重的,他會害怕別人說自己無能。男人也會懼怕失業,更加無法養家糊口。

對子失去身體健康的恐懼。男性最怕的另一件事就是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必須依賴別人的照顧。這種情況,往往在其身體有病的時候容易發生。

男性在中年之後,往往會害怕被妻子或子女所輕視或離棄。所以,一遇到家庭成員對自己態度不恭,就會變得很敏感。

對子女能否成才的恐懼。望子成龍的心理,男性往往比女性更為熱切。由於擔心子女們不能達到自己的期望,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經常性的精神負擔。

對自己性能減弱的恐懼。一般來說,男人最怕暴露自己的性能力秘密。尤其是在妻子或者情人麵前,男人是不願意聽她們當麵說自己如何不行、性能力不強的。

(七)老年人的恐懼

老年人由於體力下降、精力不足、思維緩慢、反應遲鈍,致使老人逃避災禍、保護自己的能力遠遠不如青壯年那樣強;但是,老年人逃避災禍、保護自己的心理卻遠遠比青壯年都強烈。因此,一旦遇到某種意外情況(如小偷、火災等),就會不知所措和恐懼不安,甚至日常生活當中的小事,也會引起老年人的恐懼和憂慮。例如過馬路,年輕人往往不假思索地徑直走過去,然而老年人卻常常踟躇不前,經常左顧右盼,惟恐被車撞傷,如果這時有汽車從身邊開過,他會被嚇一跳而心髒劇烈跳動,長久難以平靜。即使回憶一下方才的情景,也會心有餘悸,抑製不住自己的恐懼心理。但是,老年人在沒有相應的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恐懼,超出了正常人的心理活動範圍時,也就屬於病態心理了。例如:當一位老人照例在家中獨處時,忽然產生一種恐懼感,感到非常害怕,但是讓他說出怕什麼,他卻說不出來,而且這種莫名其妙的恐懼,還時時向他襲來,使他終日惶恐不安,總是提心吊膽地過日子。分析他為什麼恐懼,卻找不出任何原因。其實,這種不正常的恐懼情感是病態表現的一部分,往往還同時存在著其它精神異常表現,如幻覺、妄想、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癡呆等等。因此老年人出現無原因的恐懼,常常是疾病的信號,應及時去醫院檢查診治。

(八)信息恐懼症

信息恐懼症是一種對社會發展的信息量增加而自己又無法消化和吸收所表現出來的擔憂和恐懼情緒。現在,不少媒體都在宣傳“未來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爆炸”是必然的,等等。這種宣傳旨在倡導人們加強學習,掌握多種信息和充分利用信息,使人們有一種緊迫感,應該說是非常正確的。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些宣傳過分偏激,好像信息時代不能充分消化和利用信息就無法生存了。這種宣傳無疑增強了人們對信息的恐懼心理,起到了不好的作用。人們對信息知識的渴求,這是出於人的本能的一種期望值,它是個人進取、社會進步的心理驅動力。但物極必反,一味想在這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尋求到全方位信息是不切實際,也是不必要的,因為這樣隻能導致信息消化不良。而且從社會心理角度講,期望值過高,心理就會不安,情緒也會變化。既然如此,我們就要根據自身情況,加強對各種信息處理的基本功訓練,有選擇地采集信息。隻有這樣,才能坦然麵對滾滾而來的信息潮流,不至於產生信息恐懼症。

(九)肥胖恐懼症

現在,“減肥”或“瘦身”是最流行的詞彙。尤其是女人們,最為恐懼的便是“肥胖”了。那些青春少女,每天以節食的辦法來保持體形;青年女士也不例外,對肥胖更為恐懼,中年婦女雖已到中年,但對美的追求卻越來越高,對肥胖的恐懼不時在其心中顯現。但是,由於她們減肥不當,或者用藥,或者節食,或者鍛煉,特別是一些減肥過於心切的婦女,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減肥,急於求瘦,什麼“吸脂”術了,什麼微波化脂術了,以破壞自己的健康為代價。由於減肥不當,帶來的是更大的恐懼。其實,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需要的是健康、承受能力強的軀體,如果沒有健康,還談什麼美呢!所以,消除肥胖,最好的方法是進行體育鍛煉,通過運動和鍛煉消耗體內過多脂肪。同時,要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不能片麵追求體形這個外在形式,而要把健與美完整結合起來去理解減肥並付諸行動,倡導在健康基礎上去減肥和追求美。

(十)擁擠恐懼症

顧名思義,擁擠恐懼症是指恐懼擁擠所形成的情緒狀態。特別是現代城市,人口增長非常快,同時帶來住房緊張、人口活動空間縮小、就業困難等一係列不良後果。有一位朋友告訴我說,她最害怕擁擠了。她說:“現在到什麼地方似乎都很擁擠,去醫院看病像是走進一個‘集市’,去步行街更是人擠人,連每月付水電費、交電話費等不排隊也甭想辦事。我十分恐懼擁擠,隻要平時一想起這些事情,就會煩,就會害怕。”確實,人處在擁擠繁雜的環境中,由於高度的不舒暢感,會刺激其大腦皮質的某些特殊部位,使其發生一定的皮質功能障礙,產生煩躁、心慌、苦惱、急迫、性格不穩定、極易情緒化、易怒、不理智等心理問題。對付擁擠恐懼的辦法是多種多樣的。最簡單的辦法是合理而巧妙地安排自己的外出時間,不要在人流高峰外出。當然主要的是要心理平衡,以樂觀的心境來對待所麵臨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