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主動雷達空空導彈也解放了載機。載機的機載火控雷達不用持續性的照射目標,就可以繼續接戰其他目標或者進行搜索跟蹤等其他任務。機載雷達主瓣隻需要在進行其他任務時,每隔一段時間對目標數據進行一次刷新,生成新的預定攔截點並由旁瓣或者數據鏈上鏈給導彈就行。
就算載機遭到攻擊被迫暫時放棄對目標的跟蹤,導彈也不會因為失去雷達照射而脫鎖,而是按照上一次刷新的預定攔截點飛行。載機進行了戰術規避機動後,依然可以重新為導彈提供更新的坐標點,此時載機製導的暫時中段並不會對導彈的製導產生致命性影響,隻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降低了導彈的命中概率。
等導彈到達預定的攔截點後就完全獨立,脫離載機的引導,啟動自身雷達搜索並且攻擊目標。這讓導彈保持命中率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載機的戰場生存力。
主動雷達空空導彈一般具有30-40公裏左右的有效射程,而其本身的主動雷達導引頭的工作距離就有20公裏左右。也就是說載機隻需要負責導彈有效射程三分之一左右的製導任務即可完全不用管理導彈,這讓載機進行多目標接戰和攻擊成為可能。
在機群作戰時,在較遠距離上載機隻需要對多個目標保持跟蹤即可射出多枚導彈進行分別攻擊。雖然一般的平板縫隙天線機載雷達隻有一個主瓣,並不能同時照射多個目標,但是機載雷達的主瓣隻需要按照一定速率掃過各個目標生成坐標即可。而且一旦導彈進入末端自導階段,載機就完全不用管理導彈的飛行,導彈就會向各自瞄準的目標發動進攻。
即便所有導彈都命中敵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這樣的多目標群射能夠極大的大亂敵方的戰術編隊隊形和戰術意圖,為下一波導彈攻擊成功奠定非常好的戰術基礎。
采取主動雷達製導的霹靂12空空導彈就是這樣一型極具戰術優勢的空空導彈。
美製AIM120D中距空空導彈,相比於半主動雷達製導導彈可以說是實現了全麵的超越。
主動雷達製導的AIM-120與AIM-7包線對比圖,黃色表示載機支持,綠色表示不需要載機支持。該圖表明AIM-120不僅在覆蓋空域上有明顯優勢,而且還大大解放了載機。
同樣裝備了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AIM120的美軍在其剛剛裝備部隊就開始了對其的改進工作。我國在擁有了霹靂12這樣優秀的主動雷達空空導彈基本型以後也必然也必須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以提高霹靂12的作戰效能。
美國對AIM120的改進方向主要集中在空空導彈兩個最需要提高的地方—動力和導引頭。我國也完全可以借鑒類似的思路對霹靂12進行改進。首先,可以為霹靂12換裝推力曲線更加優化的火箭發動機。傳統概念中的火箭發動機隻能在點火後以一定的推力工作數秒鍾。
新型的多推力發動機則擁有更優化的推力曲線,比如在發射初推力較大,將導彈很快加速至巡航速度,中段則推力較小保證導彈具有一定速度,末端突然增大推力讓導彈在遭遇目標時擁有更充足的能量優勢。
AIM120改裝過程中,采用了脈衝推力火箭發動機和二次點火技術,讓導彈的能量盡量少浪費多多的保存,從而在總的動力射程不變基礎上,大大增加了AIM120改進型對機動目標的有效射程。
霹靂12也可以換裝我國類似的多推力火箭發動機。我國早已經在C701等反艦導彈上應用了雙室雙推力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相信也有類似的火箭發動機用於霹靂12的改進。
在改進後,霹靂12的有效射程很可能達到40公裏以上,不可逃逸區也擴大至25公裏左右。如果在霹靂12其他結構不進行較大改動的基礎上,裝備固體衝壓發動機,則更可能改進出一個超遠程空空導彈。
AIM-120的結構圖。AIM-120的火箭發動機具有二次點火技術,大大增加了對機動目標的有效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