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率最高的人類疾病
人們總以為癌症是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實不然,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應首推狂犬病了。如人們一旦得了狂犬病,其病死率幾乎近於100%。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這種病是由狂犬、瘋貓等病獸咬傷或抓傷人體,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汙染了傷口,而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係統傳染病。狂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3個月。一旦發病後,病人可以出現高度的興奮狀態,恐怖不安、恐水、怕風、流涎。這種病的病情發展異常迅速,一般於3~5天內因呼吸衰竭、循環衰竭等原因而死亡。有關資料曾報道:1969年患此病的515人全部死亡。因此,曾有“人患狂犬病而有恐水症象時必死”之說。但近年來國內外均已有患狂犬病後經積極搶救後獲愈的極少數病例報道。1968年11月,在巴西裏約熱內盧有一位25歲的名叫戴羅莎的女病人,是患狂犬病後幸存的第一個人。
最早應用於人類的腎移植
1947年,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家醫院中進行了首例腎移植。當時一位年輕孕婦患嚴重子宮感染,出現感染中毒性休克,10天來陷於無尿和深昏迷狀態。為了挽救這位年輕孕婦的生命,該院內科主任Thorn決定對病人進行腎移植術。他們采用屍體腎移植,手術後移植腎立即排尿液。由於這次腎移植給器官移植治療學做出了初次的貢獻,從此腎移植術進入了新的階段。1954年美國醫學家邁立爾對一位家庭婦女作了一次同孿生姐妹間的腎移植,取得了完全成功,成為目前世界上腎移植者存活時間最長的人。
經過21年的發展,到1968年已有20多個國家開展了腎移植工作,腎移植手術達到1200例。到1973年,腎移植竟一躍而達12389人次。目前,同種腎移植對於患晚期慢性尿毒症的患者來說,已經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對於同卵孿生之間的腎移植,已經能夠取得完全的成功。對於近親者的腎移植,則70%可取得存活2年以上的成果;在無親緣關係之間的腎移植的5年存活率已達到47%。其中存活期最長的已達到15年以上。當然,腎移植手術的費用比較昂貴,加上腎髒器官的來源也比較困難,所以腎移植術對於治療晚期尿毒症來說,在目前階段還不是可以普遍采用的療法,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提高和完善。
最大麵積的燒傷搶救成功
燒傷(又稱灼傷)是火焰、熱液和各種化學物質(如強酸、強堿)接觸皮膚而引起的皮膚等組織的損傷。燒傷的深淺程度可以分成三度:第一度燒傷為表皮燒傷,皮膚發紅;第二度燒傷為表皮全層和真皮一部分燒傷,並有皮膚水泡出現,疼痛較厲害;第三度燒傷為皮膚全層或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頭均被燒傷,呈蒼白或黃灰色,甚至形成焦痂。
過去認為,如果燒傷麵積超過70%,則傷者多半死亡。1958年5月底,上海鋼鐵三廠工人丘財康,被1300度高溫的鋼水燒傷,燒傷麵積達893%,Ⅲ度燒傷達23%,但是經過上海第二醫院附屬瑞金醫院醫務人員的全力搶救,他獲得了痊愈,使我國的防治燒傷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地位。1977年,我國醫務人員以成功地搶救了燒傷麵積達100%,Ⅲ度燒傷94%的傷員,從而使我國在燒傷搶救治療上超過了國際水平,是世界上最大麵積的燒傷搶救成功病例,創造了世界醫學史上的奇跡。
最早和最滿意的斷肢再植
人的雙手和雙腳在人們的一生中,不論對生活、對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必多說的。如果人的上肢或下肢因創傷而致斷離,按照過去的辦法,那就隻能將殘端縫合,這樣雖保全了生命,但已成終生殘疾。隨著假肢技術的發展,雖可安裝假肢,但假的總歸是假的,畢竟不可能完全替代肢體的本能。
為了避免斷肢喪失功能,世界各國的醫學家曾作了不少艱苦的努力,希望能把斷離的肢體進行再植。1963年1月我國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了一例前臂完全性創傷性斷離的、年為27歲的青年工人,在陳中偉等醫師的周密設計和認真細致的手術下,終於將斷肢接了上去。6個月後,再植的肢體功能恢複良好,病人不但能執筆寫字,還能打乒乓球,甚至提重達6千克!取得了斷肢再植手術的圓滿成功。在1963年9月於羅馬舉行的第20屆國際外科學術會議上,到會學者一致公認,這是世界上斷肢再植手術中取得最滿意效果的首例。
此後,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又繼續收治了許多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斷肢病例,並相繼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