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分(3 / 3)

六、對外界的抵抗能力低,對熱敏感,56 ℃ 30分鍾就可以滅活,可使HIV的感染性降低100倍。對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劑對HIV有良好的滅活作用。但HIV對紫外線不敏感。

七、感染者潛伏期長、病死率高。

八、HIV的基因組比已知的任何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組都複雜。

從以上特點我們可以感覺到,HIV是一種極難對付的病毒。

第一,AIDS的傳染源

HIV的感染者和AIDS患者是傳染源。現已證實HIV的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體液和組織液中均含HIV,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尿、淋巴液等,其中以前三者的HIV含量最多。而眼淚中HIV的含量很少,傳染性不大。

感染HIV的可能程度取決於接觸HIV感染者和AIDS者的體液的機會、接觸的程度、病毒量及采取的保護措施(如是否使用避孕套)等。

第二,傳播途徑

HIV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

(一)性接觸傳播

包括同性戀及異性戀涉及體液交流的性行為。性濫交會嚴重增加感染HIV的危險。患有生殖器潰瘍或性病者在與帶HIV者有性接觸時,更易受到HIV感染。

同性戀者易被HIV感染的原因為:①性濫交極易造成黏膜損傷、出血,失去了皮膚黏膜屏障的阻擋後,HIV的入侵輕而易舉。②同性戀一般比異性戀性伴侶多,增加了感染機會。③這部分人患其他性病多,亦是促成HIV感染的因素。

(二)血液傳播

1吸毒:靜脈注射毒品者往往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而且經常共用,感染的機會極大。

2輸血及注射:輸血時,一旦接受了被HIV汙染的血,即會被傳染。注射器、針頭中即使含有少量被HIV汙染的血,亦有造成傳播的危險。

3血液製品:如治療血友病病人的第Ⅷ因子、第IX因子,是由幾千份血液混合提煉而成的,一旦混入被HIV汙染了的血液又未經滅活處理,就會使任何使用者感染。

4其他經血傳播:被受到HIV汙染的針或銳利器械刺傷後,亦可能受到傳染。有資料報道這種方式引起感染的概率也不小,約為4%。

5與血液有關的另一種傳播方式是器官移植、組織移植以及人工授精,此種傳播方式在國外已有多例報道。

(三)母嬰的垂直傳播

已證實感染HIV的婦女在圍產期及分娩時傳給胎兒或新生兒,其感染概率高達35%。哺乳亦可將HIV傳給嬰幼兒。在非洲,艾滋病患兒驟增;在我國的西南邊陲地區,艾滋病兒童已不少見,這將是一個極其嚴重的社會問題。

從以上AIDS的傳播途徑中,我們可以看出,AIDS的最大危險人群就是那些吸毒、賣淫、同性戀、性濫交的人群。由於他們從事以上活動帶有隱秘性,所以要控製AIDS的蔓延,任務極其艱巨。

由於AIDS是一種新的疾病,對其了解正在逐步深入。對AIDS的診斷標準、臨床分期、症狀表現、機會性感染、病程及預後等的認識,均隨AIDS研究的不斷推進而不斷深入。

一、 AIDS的潛伏期

HIV從侵入人體到出現AIDS臨床症狀的時間稱為AIDS的潛伏期。最早認為約為幾個月到1年,後來大多數專家認為可能是5~8年,最近又發現了少數感染HIV者10多年仍無臨床症狀者,因此目前提出AIDS的潛伏期長短不一,因人而異,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狀態、HIV的種類、數量、致病強度、感染途徑等。

二、AIDS的檢測辦法及窗口期

對傳染病的診斷比較理想的辦法是在患者體內檢測出該傳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瘧疾要查到瘧原蟲,結核要找出結核杆菌。但有些病原微生物一旦侵入人體後,就立即與人體的體細胞融合在一起,因此較難檢測到病原微生物本身,則代之以抗原檢測。然而感染了HIV後,HIV及抗原檢測在臨床診斷中均難以實施,目前應用較廣泛的是HIV感染者血清特異性抗體的檢測。即HIV侵入人體後,與其他病原微生物一樣,HIV也能激起人體的免疫係統產生相應抗體(但這種抗體消滅不了HIV病毒),這種特異抗體可在HIV感染者的體液中檢測出。從HIV侵入人體到抗體的形成有一個免疫應答過程,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就稱為“窗口期”。顯然,在“窗口期”內,是無法通過檢測特異性抗體的方法來檢查出HIV的。現在認為大多數受HIV感染者,其“窗口期”在2周到4個月之間。

三、AIDS的分類及主要臨床表現

1986年,美國疾病控製中心建議把AIDS的臨床表現分為以下四類:

1急性HIV感染,患者臨床表現為一過性的發熱、感冒樣症狀,無特異性,血清HIV抗體陽性。

2無症狀的HIV感染狀態,HIV陽性,無任何臨床症狀,即處於AIDS的潛伏期。

3持續的全身淋巴結腫大。

4有非特異性的全身臨床症狀。這一類包括了多個亞型,如A亞型主要是指發熱、腹瀉、體重減輕等全身非特異性症狀;B亞型主要是指癡呆、周圍神經病變等症狀。但這一類主要還是表現為所有AIDS者最終都要經曆的機會性感染。

所謂機會性感染,是指許多病原微生物對免疫功能無缺損者並不致病,當病人由於某種原因免疫功能受損到一定程度時,這些原本不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就乘機侵入人體並引起疾病。HIV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到一定程度時,常引起的機會性感染或稱條件性感染有:卡氏肺囊蟲性肺炎、隱孢子蟲腹瀉、皰疹病毒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弓形體病、結核、卡波希氏肉瘤等,防不勝防,最終引起患者全身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