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分
健康克星——肝炎
在全世界50多億人口中,多達5億多的人患著同一種傳染性疾病,而且每年新患者以年增5000萬人的驚人速度增加。這種傳染病確實算得上是人類健康的“天敵”,它就是肝炎。
肝炎是當今世界上廣為傳播的主要傳染病之一,它是一類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已經研究發現的肝炎病毒有五種,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又叫δ-個病毒)。其中δ-病毒與乙型肝炎病毒有關,丙、丁型肝炎病毒又稱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帶有這些病毒的傳染病分別叫做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其中乙型肝炎最為常見,危害性也最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會逐漸轉成慢性肝炎,從而可能最終導致肝癌。攜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發生肝癌的比率要比不帶乙肝病毒者高50倍以上。
現在,肝炎患者數目十分驚人,在美國感染乙型肝炎的人數約達100萬人,每年還有30萬個新患者;日本現有乙型肝炎患者約200萬人;而我國是病毒性肝炎的高發區,甲、乙、丙、丁、戊這五種類型的肝炎都有。據專家測算我國曾被肝炎感染過的人有6億,約占總人口的一半,攜帶肝炎病毒者約12億人,其中1/4最終將導致肝硬化和原發型肝細胞癌。我國現有慢性肝炎病人約1200萬,每年死於肝病的約有30萬人,其中一半為原發性肝癌。
乙肝是怎樣傳播的呢?研究發現乙肝傳染有多種傳播途徑:輸血感染,或醫用器械消毒不嚴而傳播,還有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垂直感染以及夫妻之間的平行感染等途徑。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我國眾多的肝炎患者都是經過食物這一途徑而交叉傳播的,因此注意飲食衛生和科學的就餐習慣也是非常必要的。
為了與猖撅的乙型肝炎作鬥爭,世界各國都把乙肝的預防作為醫藥研究的重點之一,乙肝疫苗已形成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大市場。乙型肝炎疫苗自從1982年開發出來投放市場後,由於技術和原材料的限製,疫苗生產數量很少,價格十分昂貴,而且無安全保障,未能得到廣泛使用。這種狀況現在已經得到了改善,1989年美國首先用現代生物技術,開發出了新型乙肝疫苗,很快日本、英國和以色列等國多家公司的乙肝疫苗也陸續投入生產。現在不少科學家正在研究用合成多肽的方法生產預防乙型肝炎等傳染病的各種疫苗,乙肝有希望於下一個世紀得到預防和治療。
為了預防其他類型肝炎,近年來各國在其他類型肝炎的診斷劑、預防疫苗的研究開發方麵也有不少新發展。美國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開發丙型肝炎疫苗,日本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過去,開發甲肝疫苗和甲肝治療劑的進度比較慢,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點的科學家們與約翰·霍普金斯等醫院聯合研製出一種實驗效果極佳的新型甲肝疫苗。這種疫苗隻用注射一次就可刺激身體產生殺死甲肝病毒的保護性抗體,藥效幾乎高達100%,並且能夠在7年之內持續起作用。因此,對在下一個世紀預防和根治各種肝炎,我們應當充滿信心。
解放“流感”
每年冬末春初,醫院總是達到人滿為患的程度,這些患者中十之七八都是流行性感冒患者。流行性感冒與我們經常說的普通感冒有什麼區別呢?流行性感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也許許多人都對這兩個問題不屑一顧,認為流行性感冒隻不過是感冒的一種,流感等於感冒。其實不然,感冒與流感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傳染性上,流感具有傳染性,而感冒卻不具有。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當人體由於過度疲勞或者受涼等原因造成自身抵抗能力下降時,潛藏在人體內的感冒病毒就會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感染,引發打噴嚏、鼻塞、咳嗽等症狀,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感冒。而流感則截然不同。流感是由目前已確定的甲、乙、丙三型病毒或其變異感染呼吸道引起的,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並且發病很快,病人往往出現發燒、劇烈頭痛、全身酸痛,並伴有輕微的咳嗽、鼻塞等症狀,常被誤以為是感冒而被忽視,結果引發大範圍的傳染流行。1918年到1977年,全世界共發生5次大流行,其中1918年的一次大流行就造成了200萬人死亡,簡直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人數還多。當時在一年的時間裏,流感從一個地區發現蔓延到了全世界大流行,將近有5億人口受到了感染,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誠然,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流感不大可能造成像過去那樣慘重的損失,但它仍然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帶來許多不便,有時甚至會造成流感患者的死亡。據香港傳媒前不久報道:香港首次發現一名3歲兒童染上以往隻感染鳥雀及雞的甲類流行性感冒病毒後,因多種並發症不治死亡。因此,對於流感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