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部分(2 / 2)

具有保健功能的黑色食品,是當今世界的新潮食品,它集色、香、味、保健於一體,在生物工程、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綜合利用上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重視。

綠、藍、白農業

以水土為主的農業生產稱為“綠色農業”。綠色革命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發展農業、增加糧食產量所提出的口號,目前是培育優質高產的作物良種,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糧食產量,改善人類由於糧食不足而造成的饑荒,同時也改善日益遭到破壞的環境。人口的劇增,使綠色農業的負荷已到了臨界線,因而“藍色農業”、“白色農業”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

藍色農業是指開發海洋水域的農業生產。豐富的海洋資源被譽為“21世紀人類的第二糧倉”。如果把海藻加工為食物,年產量可相當於當今世界小麥總產量的15倍以上。

“白色農業”也稱為“微生物農業”或“生物細胞農業”。所謂“白色”,主要是因為其生產過程沒有環境汙染,並要求在潔淨的環境中生產。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農民就已懂得種豆可以肥田,土地休閑可以恢複地力,作物輪作可以減少病蟲害,並掌握了積肥、造肥、製酒、製醋、製醬等工藝技術,這都與微生物直接有關。隨著科技的發展,微生物的作用更令人刮目相看。例如僅利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2%,就能生產出2500~3000萬噸的單細胞蛋白,可供20億人吃1年;又如我國農作物秸杆每年有5億噸,隻要用20%的秸杆發酵變為飼料,就可獲得相當於400億千克的飼料糧,等於全國飼料用糧的一半。由此可見,“藍、白農業”大有可為。

環境汙染物的“解毒劑”

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茶的解毒功能日益受到重視,被冠以“解毒淋洗劑”、“抗癌飲料”、“防輻射飲料”等美稱。

重金屬汙染對人體構成了嚴重威脅。震驚世界的10大公害事件中,有多起是由重金屬汙染引起的。特別是鎘、鉛、汞等環境汙染物,廣泛汙染環境和食物,長期少量攝人會引起蓄積中毒。綠茶裏的兒茶素和紅茶裏的茶黃素,能與這些重金屬離子結合成不溶性的沉澱物,不被腸道吸收而排出體外。茶葉的利尿作用也有利於毒物的排泄。

亞硝胺與常見的胃癌、肝癌、腸癌等消化係統腫瘤密切相關。亞硝胺是由仲胺和亞硝酸鹽結合而成。穀物、魚肉的蛋白質分解以及食品烹調過程中均可產生仲胺,許多蔬菜中含有大量亞硝酸鹽。已經證實,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有效地阻斷亞硝胺在體內的合成,並能抑製細胞突變和癌細胞形成。

茶葉還有抗輻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廣島原子彈災難中長期飲茶的人存活率高。幸存者中,有飲茶習慣的人較不飲茶的人受輻射損害要輕。

一般每天以飲茶5克左右為宜,這樣既能發揮茶的解毒作用,又可避免飲茶過量帶來的過分興奮等副作用。

天然礦泉水

白金是比黃金更昂貴的金屬,可是在西方,人們把天然礦泉水譽為“透明白金”。

天然礦泉水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地表水受到嚴重汙染,自來水水質不能保證。天然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獲取或由地表自然噴湧出來的未受任何汙染的水,這種水含有一定量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和遊離的二氧化碳氣體。研究表明,長期飲用天然礦泉水,確能起到延年益壽的功效。這也就是用山東嶗山礦泉水生產的青島啤酒享譽中外,用杭州虎跑泉水沏的龍井茶甘洌醇厚、清香四溢的原因。我國古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就曾有過礦泉水治病的專門論述。

天然礦泉水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人們愈加關心健康的今天,不僅有飲用價值,也給生產廠商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歐洲,瓶裝礦泉水的銷售額每年遞增15%,利潤高達17%。瑞士雀巢公司每年通過礦泉水所創利潤就達20億法郎之巨。美國的“麥納礦泉水”在過去10年裏銷售額增加了70多倍。為了爭奪礦泉水源的控製權,雀巢公司等廠商投入了數十億法郎的資金,展開了一場如同當年石油大王爭奪油井一樣驚心動魄的經濟大戰。

中華大地的礦泉水源豐富,一是有待保護,使其不受汙染;二是需要合理開發利用,讓“透明白色”流人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