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再提這個問題是因為自從新的歐洲貨幣創立以來,國際投資者已經獲得了一個全新的有價證券投資領域,歐元被廣泛認為是以美元結算的資產的替代物。誠然,歐元區的經濟表現跟美國比起來看似處於停滯狀態。從另一方麵來看,歐洲不願打仗,使他對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即便當正義在他們這一邊的時候也是一樣。法國和德國的領導人打擊伊斯蘭極端分子的熱情也明顯低於美國領導人。這一切都有其隱蔽的利益。對於投資者們而言,畢竟,投資避風港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安全性。
不管怎樣,小布什政府有時對債主並不感恩戴德。如前所述,中美之間的關係決不是基於中國人的利他主義行為。中國人購買美元的債券並非要幫助喬治·W·布什擺脫困境,而是要維持住他們自己貨幣對美元的彙率,以此保住他們的產品在美國消費者眼中的競爭力。2003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1050億美元。這種狀況發生的真正原因是——實際上,是整個中美互相依賴關係的關鍵所在——正如我們所見,中國人的家庭收入中的儲蓄的比例遠大於美國家庭。但對於那些處於中國廉價產品競爭壓力之下的美國公司而言,很輕易就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中國正在不公平地削弱美國公司。這就解釋了2003年間,華盛頓在麵對不斷上升的壓力時,既要重新評估人民幣相對美元的價值,又要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再作評估。
至少有兩方麵理由可解釋為什麼這樣的舉措是不明智的。首先,再次重申一下,美元的貶值會給中國金融機構帶來重大後果。許多金融機構是以美元為儲備,但其擁有的資產是以人民幣結算的。其結果是通貨緊縮將席卷整個中國經濟。其次,采取反華措施將會傷害美國公司,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現在對華直接投資,以利用其廉價而相對高質量的勞動力與明顯穩定的體製環境的組合優勢。海外直接投資現在總計高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0%左右,是自帝國主義時代的中國“門戶開放”政策以來從未達到過的水平。
長期低利率是美國財政調整延期的關鍵所在。隻要可以在略微超過4%利率的基礎上獲取海外提供的資金,就沒有必要在醫療和社會保障上找政治上的麻煩。然而,低利率的代價便是美國不能指望美元貶值了。美國必須得忍受實際彙率保持不變,甚至有所上升,因為它亞洲的貿易夥伴正在不斷買入美元麵值的債券,就是要將名義彙率維持住它們原有的水平。那麼,世界仿佛多多少少達到了一個平衡的狀態。然而,在曆史上,平衡總是會被打亂的。1914年之前的十年裏,在許多觀察家看來,經濟上互相依存的英國與德國兩大帝國之間要發生戰爭似乎不太可能,也許根本不可能,但戰爭還是爆發了。1929年10月在華爾街股市泡沫破裂之後的幾個月,美國似乎要經曆的是一場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蕭條。1930年6月實施生效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卻引發了全球經濟的大衰退。
誰也無法知道什麼事情會促使2003年的平衡狀態向非常不同的方向轉變。可能會是國內民眾對於福利體製的擔憂,也可能是東亞的核心戰略的改變。同樣,誰也無法知道這個轉變何時會發生或者轉變會有多大。好比一場地震,它的發生時間與震級有多大是無法預測的。我們甚至無法確定在哪些方麵會有最嚴重的後果。我們不能輕視這樣一種可能性(正如20世紀80年代所發生的一樣),即美元的貶值對東亞地區的銀行的打擊就要比對美國經濟的打擊嚴重得多。如果中國步日本的後塵,由於美國古怪的經濟政策而陷入通貨緊縮的境況——美元作為世界首選貨幣的地位將肯定難以確保。今日美國和亞洲之間敞開的大門將會令人驚訝地突然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