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花徑公園對聯
廬山雲頂峰的花徑公園門口,有一副對聯:
花開山寺;
詠留詩人。
這副對聯說的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原在京城長安為官。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五月,宰相武元衡被政敵暗殺,白居易仗義執言,觸犯了權貴。七月間,就被貶為江州(現江西九江)司馬。“司馬”是閑職。因拿錢不做事,白居易便在第二年到廬山香爐峰下遺愛寺邊,建一草堂居住。元和十二年四月(公元1817年5月)他與元集虛等遊雲峰頂的“大林寺”,寫出了膾炙人口、盛傳不衰的絕句: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此後,白居易常來此觀賞桃花,於是人們便把這地方稱為“白司馬花徑”。後大林寺毀,而“白司馬花徑”之名卻留傳至今。遊人一見這短短八字的對聯,自然回憶起白居易這段故事,也自然會吟詠起這首絕句。
吳慈鶴河南嵩山聯
嵩山位於河南登封,在著名古都洛陽東南,號稱“中嶽”,為中原第一名山。它居於四嶽之中,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清代吳慈鶴撰聯雲:
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恒,四塞關河拱神嶽;
曆九朝為都會,包伊洛瀍澗,三台風雨作高山。
蘭州五泉山山坊聯
五泉山在蘭州市南的皋蘭山北麓,因山上有五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而得名。相傳漢代大將霍去病西擊匈奴,鏖戰於皋蘭山下,士兵渴燥,他著鞭擊地,泉即湧出。山上峭壁林立,寺廟起伏,名勝古跡甚多。山坊在五泉山門內的賽樓前,有牛運震集句聯曰:
野曠天低樹;
山空月滿樓。
另有一無名氏聯:
頻年在這個山中,與水為緣,偶種成林泉花草;
舉世入奈何天裏,及時行樂,都來上煙雨樓台。
九華山肉身殿聯
地處皖南、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有一座號稱“東南第一名刹”的“肉身寶殿”。殿前有一副楹聯:
誓度群生離苦海;
願放慈光轉法輪。
在肉身塔北地藏塑像門廓下,還有一塊黎元洪親書的地藏誓言橫匾: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這些聯文說的均是地藏的功德,此地藏並非佛教中的地藏菩薩,而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唐開元七年(公元719年),高麗國(今朝鮮)高僧金喬覺卓錫九華,苦修75年,於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農曆七月三十夜圓寂,壽至99歲,安厝今神光嶺。三年後開函時,“顏色如生,兜羅手軟,骨節有聲如撼鎖”。因他貌似地藏瑞相,生前又篤信地藏菩薩,人們都說他是地藏化身,稱他為“金地藏”。後徒眾在神光嶺建一七層八角塔,把地藏肉身移置塔內。後又在塔周擴建宮殿,遂成今“肉身殿”。把金喬覺尊為地藏菩薩示現,九華山即辟為地藏王菩薩道場。每年七月三十日,九華山均有盛大廟會活動舉行。
陝西華山對聯
華山是五嶽之西嶽,位於陝西東部,華陰縣城南,北瞰黃河,南連秦嶺。山勢險峭,以“奇拔峻秀”而冠天下。華山北麓穀口玉泉院內,有清代嚴長明題寫的一聯:
三峰三霄通,寶掌千秋留蘚跡;
一嶽一石作,金天萬裏矗蓮花。
三峰,指玉女、朝陽、落雁;蓮花,指蓮花峰。
華嶽廟始建於秦漢,樹掩雲封,古樸幽靜。清代梁章钜於廟中撰寫了一聯:
鴛瓦貼雲霄,俯挹明星兼玉女;
虎賁臥庭廡,猶強周柏與秦鬆。
八公山珍珠泉亭聯
八公山位於安徽淮南與壽縣之間,是一處古跡甚多的旅遊景點。它北濱淮河,南臨淝水,八公山頂原有劉安廟,傳說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等人煉丹求仙的地方。八公山最引人注目的是周圍的二十四眼奇泉。特別是珍珠泉最有名。
珍珠泉亦名“咄泉”。“其泉與地平,一無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叫即大湧,小叫即小湧,若咄之,湧更甚,因名‘咄泉’。”
從前泉旁邊還修有石門、石坊和涼亭,亭上有古聯一副曰:
湧萬斛珍珠,泉聲洗耳;
迎八方遊客,山色入懷。
如今,這眼泉依然鑲嵌在群山幽穀之中,噴珠濺玉,汩汩不息。遊人讚為奇觀。
青海湖日月山碑聯
青海湖,古稱西海,在青海省東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間,日月山石碑有一聯:
日上山,月上山,山上日月明;
青海湖,水海湖,湖海青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