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妙聯趣事
嶽飛泰山題聯
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年輕時即胸懷大誌,東嶽泰山就曾見證過這位民族英雄的少年風采。據傳說講,有一年春天,嶽飛與結拜兄弟王貴、張顯、湯懷、牛皋四人同登泰山,飽賞東嶽風光。他們在遊玉皇殿時,湯懷對王貴道:“兄弟,泰山奇觀,千古歎絕,何不吟聯助興?”王貴道:“我的哥,你怎麼忘了,是誰盡教我們讀書認字呀!”一句話提醒了大家,眾人一齊請嶽飛題聯紀念。嶽飛也不推辭,借來筆墨,略一尋思,揮毫落紙:
流水崇山懷作者
寫罷,嶽飛看了看眾兄弟道:“下聯該由二弟牛皋來寫了。”牛皋一聽,急紅了臉,擺著大手道:“俺可不曉得這七寸筆杆怎麼拿法!”眾人哈哈大笑。王貴說道:“還是由嶽大哥自對吧!”這時,春風習習,送來陣陣清香。嶽飛笑道:“好!”揮筆立就下聯:
春蘭幽竹契風人
聯語簡明形象,極切泰山,眾人讚歎不絕,言笑而歸。
自居易等廬山題聯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西南,層巒疊嶂,崇岩萬仞,向以“匡廬奇秀甲天下”聞名中外。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遊廬山天池寺廟,撰寫一聯:
天上有池能作雨;
人間無地不逢年。
切意圓渾,妙語天成。
大漢陽峰石柱上,刻有清代武陵人王以慜撰寫的一聯:
峰從何處飛來,曆曆漢陽,正是斷魂迷楚雨;
我欲乘風歸去,茫茫禹跡,可能留命待桑田。
寫出了廬山的悠久曆史。禹跡,指相傳大禹治水曾到此處實地勘測。
朱藍坡題聯東坡赤壁
宋朝著名詩人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在這裏,他曾多次“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寫下了有名的前、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是在湖北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的南屏山。而湖北黃岡縣的赤壁,原名“赤鼻磯”。斷岩臨江,突出下垂,形如鼻,顏色純赤,所以也叫赤壁。後來一些好事的人,都認為蘇東坡弄錯了地方,不斷有人來“訂異箴訛”。由於蘇東坡兩賦一詞在群眾中廣泛流傳,這黃岡赤壁引來了更多的遊人,不少詩人墨客為它題詩吟聯,千古流傳。清朝名士朱藍坡,為赤壁寫了一副有名的對聯:
勝跡別嘉魚,何須訂異箴訛,但借江山攄感慨;
豪情傳夢鶴,偶而吟風弄月,毋將賦詠概平生。
作者明確指出,蘇東坡寫《赤壁懷古》,緬三國故事,不過是“借江山攄感慨”,完全不必斤斤計較此赤壁非彼赤壁。
朱元璋賜對秦淮河
秦淮河是南京一大勝景,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於南京,常到此遊賞。據說,他還專門賜了一副對聯給秦淮河。其實就是寫了一副關於秦淮河景色的對聯,因為他身份是皇帝,就成了“賜”聯了:
佳水佳山佳風佳月,千秋佳地;
癡聲癡色癡夢癡情,幾輩癡人。
上下聯中,分別將“佳”、“癡”兩字五次重複,五“佳”板寫秦淮河月夜美景,五“癡”板摹美景令人陶醉。
東嶽泰山南天門聯
東嶽泰山,在山東省中部,是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五嶽之一。南天門,在泰山十八盤的頂端處。
在南天門有一副楹聯: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聖跡;
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三天”,即道教所謂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這裏指整個天上世界。
此聯妙在一“仰”、一“俯”。“仰步”即見天界“聖跡”;俯首可見群峰“奇觀”。給人一種身臨泰山南天門的感覺,猶入仙境,令人神往。
泰山平頂孔子崖聯
孔子崖在泰山平頂峰,又稱孔子岩。相傳孔子登泰山時曾站在這裏發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崖上有刻石:“孔子小天下處”。又有徐宗幹撰寫的一副對聯: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意為(對孔子的德才)愈望愈覺得高,越鑽研越覺得深。語上:意為中人以上可以告訴他高深的學問。
廬山禦碑亭對聯
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麵的廬山,是聞名中外的遊覽勝地。這裏有許多名勝古跡。古往今來留下了不少名聯、詩文和傳說故事。
禦碑亭在仙人洞北,傳說周顛在此騎白鹿升天而去,故稱為“白鹿升仙台”。後朱元璋在此築亭,立碑,碑上刻著朱元璋寫的《周顛仙人傳》,因此又名“禦碑亭”。禦碑亭的石門上有兩副對聯:
四壁雲山九江棹;
一亭煙雨萬壑鬆。
故從此處尋蹤跡;
更有何人告太平。
前一聯寫禦碑亭景色,後一聯寫的就是朱元璋建造此亭的故事:原來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南昌發現了一個乞丐和尚,名叫“周顛”。他邊乞討,邊唱《太平歌》,說隻有朱元璋坐了天下,天下才能太平。朱元璋聞知大喜,派人請周顛入營。朱元璋率大軍橫渡長江向南京進發時,忽遇狂風暴雨,兵船不能行動。周顛立於船頭向天祝願,大叫三聲,風雨即止。朱軍順利攻下南京。周顛見大事已成,隨即告辭。朱元璋挽留不住,問其去向。周顛說:“吾乃廬山竹林寺僧也。”朱元璋登基後,派人去廬山找周顛,遍尋不見,隻在一山巔石壁上發現“竹林寺”三字,人說周顛在此乘白鹿升天了。於是,朱元璋派人在此築亭立碑以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