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學的誤會3(1 / 3)

二`科學的誤會3

飛艇沒有過時

飛艇是一種比飛機的飛行曆史早得多的飛行器。但在飛機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幾乎一致認為這種笨重的飛行器過時了,但是,科學家發現,飛艇遠沒有到“退休”的年齡,並沒過時,它具有許多別的飛行器所無法比擬的優點。例如,它擁有巨大的升力,可在空中懸停,航行中隻需要前進的力量,消耗的燃料很少。目前,經過技術改造過的飛艇變得安全可靠,是人們用來航空攝影、短途運輸的一支生力軍。

無聲手槍並非無聲

人們總望文生義,以為無聲手槍在發射子彈時,是不會發出任何聲響的。其實,無聲手槍在發射子彈時,並非是無聲的,隻不過發出的聲響比較微弱而已。所以,無聲手槍改為“微聲手槍”更名副其實。無聲手槍主要靠槍口的消聲筒來消除聲音。

力氣大不一定能當拔河冠軍

拔河,是一項簡單的體育活動,在比賽雙方的人數相同時進行拔河比賽,人們通常以為哪方力氣大,就一定能獲得拔河冠軍。其實,道理並不這樣簡單。力氣大是決定拔河雙方輸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絕對因素。決定輸贏的關鍵因素有兩個:一是手的握力,手要抓緊繩子,不能讓繩子從手中滑脫出去;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比賽者的腳與地麵的摩擦力,如果讓比賽者站在光滑的冰麵上,他們再有力氣,也是不能贏的。

機器人不像人

戰鬥型機器人在人們的印象中,機器人就是那些神通廣大、可以上天入地、長得跟人一模一樣的機器組裝成的人。其實,這些都隻是科幻小說、科幻電影裏的形象。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準確地說,機器人還不像人,至少到目前為止,把機器人稱為“人”並不準確。機器人一般由機械手、行走裝置、感覺裝置、驅動裝置、控製裝置和動力裝置等幾大部分組成,到目前為止,它們大部分根本不具備人的外形,有些機器人雖然有了跟人類相似的手腳、身軀,但要真正達到像人那樣的外形,還得等很長時間。

飛機拉的尾煙不是煙

在藍色的天空中,飛機飛過時常會留下一道白煙。其實,這些飛機尾部噴出的白煙不是煙,而是一股白色的霧,或者說,它是一種人造雲。飛機在高空飛過時,它的燃油燃燒產生的氫氣會和大氣中的氧氣結合,形成水汽,同時放出熱量。如果此時空中的溫度很低,外界空氣濕度又大,水汽量就會飽和,凝成許許多多的小水珠。這些小水珠聚集起來,就形成了一股白色的霧。

子彈不比聲音跑得快

一般子彈射出槍口的速度是900米/秒,聲音在常溫下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米/秒,所以,子彈出槍口的速度比聲音快得多。但是,子彈出發後,會遇到強勁的空氣阻力,讓它越跑越慢。據測定,如果子彈與聲音賽跑,子彈隻能獲得900米以內的冠軍。超過900米,聲音就會超過越跑越慢的子彈。看來,子彈不一定比聲音跑得快,它頂多是短跑好手,而聲音是長跑健將。

聲音也會拐彎

聲音是靠空氣來傳播的,可是聲音有個怪脾氣,它在溫度均勻的空氣裏,是筆直地跑的,一碰到空氣的溫度有高有低的地方時,它就盡揀溫度低的地方走,於是聲音就會隨著低溫度拐著彎跑。在1923年,荷蘭有一個軍火庫爆炸,在離軍火庫100多千米遠的地區,沒有聽到爆炸聲,相反,在1300多千米的地方卻聽到了,這就是聲音在空氣中多次拐彎造成的現象。

火箭和導彈並非一回事

火箭是利用自己所噴出的氣體,產生反作用力,推動自己前進的一種飛行器。它主要用在星際航行運載工具上,人造衛星就是用火箭送到太空中去的。而導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的時候出現的,它實際上是一種可以控製和引導的炸彈,本身裝有發動機和製導係統,能夠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自動飛向目標進行轟炸。

壇子砸在雜技演員頭上不會有事

如果向你的頭頂上砸壇子,你十有八九不是被砸死就是被砸傷,可是壇子砸在雜技演員頭上,卻不會有事。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雜技演員在表演頂壇時,它的壇子不過二三十斤重,當他用頭去接壇子時,並不是呆著不動,而是叉開雙腿半蹲著。這樣,當壇子落下剛剛碰到頭頂時,他就立刻順著壇子的運動方向向下蹲,這樣頭上受到的衝力就不會很大,所以不會有事。

同一物體在飛機和在地麵上長度不一樣

當你乘坐飛機旅行時,有人告訴你,你攜帶的任何物品都變短了,你一定不相信了,如果你再較真一點,拿把尺來量,你也會發現沒有變短。但是,科學家用精確的尺寸來丈量時,卻發現在飛機上的物品真的比在地麵時短!盡管這縮短的尺寸微乎其微,肉眼看不見。但對於宇航業來說,卻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是個大問題。原來,在高速運動中,任何物體都會縮短,隻不過這種變化太小,人們用肉眼難以察覺罷了。

爆米花不是在鐵筒內長大的

在街頭巷尾,有時可以看到挑著擔子或者推著車子,專門為人爆米花的人。一般人以為,給裝爆米花的鐵筒加熱時,裏麵的米粒在慢慢地膨脹變大,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在加熱鐵筒時,鐵筒裏的米粒比放進去時大不了多少。隻有在猛地把蓋子打開的那一瞬間,鐵筒內的米粒因受鐵筒內的壓力作用,才突然“發福”的。

冰不隻有一種

什麼是冰?許多人認為,隻要水冷卻到0℃,就是冰。其實,答案並不這麼簡單。科學家告訴我們,冰的家族成員眾多,至少有十幾種。我們平時看到的冰,是水在地球表麵、即在一個大氣壓和0℃下形成的冰,稱作1號冰。除了1號冰外,其他各種特殊冰都有自己奇異的脾氣:重冰比水重,一放到水裏就直往下沉;低溫冰隻有在-30℃才凝固,它甚至硬得像鋼鐵,炮彈也轟不爛;耐熱冰在182℃的高溫下也不會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