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極的繩子不會斷
蹦極繩索是由很多彈性膠絲編成的,彈性強,拉伸強度大,不同於一般的繩索。不同直徑的彈力繩索,拉力也不同,最大的蹦極繩抗拉力甚至可達8噸呢。當繩長10米時,它最大的彈性長度可達到40米,所以要計量好繩子的長度。每根蹦極繩子的使用壽命是500人次,而繩子的極限壽命是2 000次。
蹦極是一項考驗體力、智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具挑戰性的空中極限運動。它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
蹦極的曆史相當久遠。早在澳洲北部的南太平洋島上,就流傳著一個傳說:有一位婦女常受丈夫的虐待,有一次,她為了躲避丈夫的追打,便用一種當地具有彈性的蔓藤牢牢綁住自己的腳踝從樹上跳下,緊跟其後的丈夫也隨著跳下。柔韌的蔓藤救了那位婦女的命,而暴虐的丈夫卻命喪黃泉。此後,當地人每年都會舉行這種儀式,以紀念這位勇敢的婦女,同時作為一項成年禮,一直在島上延續了下來。
1954年,有兩位地理學家來到這個島進行科學考察,意外地發現了島上居民的這個奇怪風俗。從此,蹦極運動的雛形被傳播開來。1979年,牛津大學的幾位學生腳綁繩索,從75米高的橋上跳了下來。
牛津大學勇敢者的行為吸引了一位新西蘭人,他就是日後人稱“蹦極之父”的約翰·哈克特。哈克特潛心研究蹦極運動,並不斷試跳,他改進了蹦極的跳法與相關設備,使蹦極由個別勇敢者的冒險行為演化為一項運動。他在1987年,偷偷從法國艾菲爾鐵塔上跳下,從而引起了世人對蹦極運動的廣泛關注。那一次,哈克特召集了一支團隊,決定偷偷在這一舉世聞名的鐵塔上進行他的蹦極跳,為了弄清起跳點到地麵的確切高度,他帶著魚線,混在遊客堆裏偷偷爬到塔上去,再把魚線垂直放下,一直讓它碰到地麵。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哈克特偷偷躲過保安,成功進行了試跳。
蹦極作為一項運動迅速在全世界流傳開來,從5歲的孩童到85歲的老人,紛紛走上高高的蹦極台,一嚐這一勇敢者的極限運動。
不過,蹦極運動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專家建議小孩、孕婦或老人,還有癲癇、心髒病、骨折患者嚴禁跳蹦極,以免發生危險。
蹦極的跳法多種多樣,有綁腰後躍式、綁腰前撲式、綁腳高空跳水式、綁腳後空翻式、綁背彈跳和雙人跳等幾種。在這些眼花繚亂的跳法中,綁腳後空翻式是彈跳跳法中難度最高但也是最酷的一種跳法。
火柴濕了劃不出火
火柴棒前端的燃料團中,含有氯酸鉀等易燃物質,它一旦被打濕,氯酸鉀等就會溶解失效。同時,火柴打濕後,燃燒藥團會變軟,它不能與火柴盒上的藥紙形成有力的摩擦,無法擦出火花,所以就擦不出火來。
原始時代,人類需要生火時,隻有鑽木取火或敲擊石塊、鐵片,打出火花來。這種方法既笨拙又費時。
公元577年,戰火紛飛,北齊腹背受敵,物資非常短缺,因為缺少火種,士兵煮飯都成問題。怎麼辦昵?當時一班宮女神奇地發明了火柴,不過,我國古代的這種火柴隻不過是一種引火的材料,算不上是真正的火柴。直至19世紀,歐洲才有人發明引火盒,盒子裏麵裝有浸過硫酸的石棉,接著拿一根木條,沾上硫磺、氯酸鉀和糖,當木條碰到硫磺,便會發生化學作用,產生火花。
火柴但這種火柴仍不完善,直至1826年,英國藥劑師沃克才生產出世界上第一根摩擦火柴來。為了紀念沃克在火柴發明上的傑出貢獻,世界上第一枚火花(即火柴商標)就是“約翰·沃克”牌的,火花上印有他的頭像。1833年世界第一家火柴廠在瑞典誕生。
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膾炙人口的童話就是寫於1848年,當時摩擦火柴發明隻不過是二十幾年的功夫。
可是早期生產的火柴容易自燃,非常危險;而且,所用的原料黃磷是有毒的,造火柴的工人一不小心就會中毒身亡。在1852年瑞典人發明了安全火柴,從此,火柴開始進入到尋常百姓生活中。盡管它是那樣的不起眼,但它成了人們離不開的生火工具。
一直到了近代,打火機及電子打火器出現後,火柴才逐漸退出主要的點火工具市場,但火柴還在繼續發揮著作用,它所產生的火焰顏色成為世上最美的火焰,令人難以忘懷。
太陽傘別當雨傘用
太陽傘和雨傘在材質上是不同的,太陽傘上塗有一層防曬塗料,主要功能是防太陽紫外線,而雨傘僅有一層防水層。所以太陽傘最好別當雨傘用,要不,經過雨水刷洗後,防曬層會逐漸消退,從而失去了防曬效果。
能遮陽擋雨的傘說起雨傘的發明,有這麼一個動人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著名的木匠魯班想幫人們解決這個困難,他心想:要能做個東西,既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想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想出來。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在荷花塘邊玩,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幹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瞧,荷葉圓圓的,一麵可看出葉脈,朝頭上一罩,既輕巧,又涼快。
魯班心裏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紮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很輕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裏跑出來問他:“出了什麼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後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麼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就是今天的傘。
傘現在成了人們生活中離不開的物品。傘的種類也是五花八門,依使用功用分,傘可以分為陽傘和雨傘;按收納方式分,有直傘和折疊傘;如果按開合方式分,有自動和手動傘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