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俄羅斯英國18—19世紀初建築(1 / 1)

18世紀下半葉,俄羅斯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形成並且鞏固了。城市建設活躍起來。

18世紀下半葉,在一些重大的建設中,民主主義的思想鮮明地表現出來。建築的主要是古典主義的。

19世紀初,俄羅斯成了歐洲強國。1812年,打敗了拿破侖的侵略後,愛國主義熱情空前高漲,凱旋的激情成了大型公共建築物的主要思想內容。

18世紀下半葉的莫斯科建築

18世紀下半葉,沙皇常常住在莫斯科,所以莫斯科的建設很活躍。

建築師巴仁諾夫擬議的克裏姆林改建設計強烈地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思想,是俄羅斯啟蒙運動的紀念碑。設計的中心意圖是,使宮殿進入城市中心廣場和幹道,成為市民公共活動的場所。

沙皇當然不能接受這樣的設計。代替巴仁諾夫的設計是在克裏姆林造了參議院大廈,就是現在的部長會議大廈。它的平麵是個等腰三角形,以底邊為正麵。內部劃分為3個院落,中央一個是5邊形的。這個大廈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正麵平淡無奇,而把最重要的圓形大廳放在三角形的頂點,緊靠著圍牆。

巴仁諾夫還設計了巴什可夫大廈。正中主樓是正立方形的,上麵一個圓鼓形的閣樓,很象中世紀初年的俄羅斯小教堂。

十九世紀初年彼得堡的市中心

19世紀初年的一批大型紀念性建築物形成了彼得堡新的市中心。

在18世紀30年代建造的海軍部的原址上,建造了新的海軍部大廈。大廈前麵正中央有一座高27米的塔,它無論在水上還是陸地上都構成建築群的垂直軸線。

塔的構圖很有獨創性。第一層是高大的立方體,正中一個寬闊的券洞。第二層小得多,方方的一圈愛奧尼式柱廊,每麵8棵柱子。再上麵是方形抹角的墩式體積和它的穹頂。穹頂上是8角形的亭子,亭子的頂子是高大23米的8角尖錐,頂端托著一艘戰船,象征俄羅斯海軍的威力。

塔上雕刻是它的構圖十分完整。塔統率著整個正立麵。兩端都做了古典主義典型的5段劃分,中央是12棵柱子的柱廊,兩側是6棵柱子。海軍部大廈雖然很長,卻是緊湊的整體,構圖縝密。

華西裏島的尖端上造了交易所,采取了簡單、厚實、水平展開的體形。它的三麵都是重要的航道可,因此把它設計成圍廊式的建築物。

交易所、海軍部大廈和彼得保羅教堂構成了彼得堡的海上建築藝術中心。

十二月黨人廣場、海軍部廣場和東宮廣場聯係成一體,是彼得堡的陸上建築藝術中心,是世界上最壯麗的市中心之一。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