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內的教堂基本上是文藝複興語彙在起主導作用,脫離了巴洛克的繁瑣,它的教堂內部大廳是古典主義的,與英國的聖保羅教堂相近,但局部依然有巴洛克手法出現。在西班牙,雖然宮廷提倡占典主義建築,但由於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因而沒有大麵積地流行。
皇宮的對麵是西班牙廣場,它的正中央起立著文藝複興時期著名的西班牙文學大師、《堂·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的紀念碑。紀念碑的下麵是堂·吉訶德騎著馬和仆人桑丘的塑像。塑像的後麵噴泉如注、白鴿飛翔。
奧地利維也納——哈夫堡舊皇宮
法國古典主義傳到奧地利後又有所發展。哈夫堡皇宮的立麵形製基本上還是法國古典主義手法。底層是墩牆式的處理手法,牆體是以粗麵石材砌築,上兩層是巨柱式建築語彙,但第三層是尺度不足,顯得比例失調,簷部很薄,沒有盧佛爾宮顯得厚重,柱子是貼在牆上的,沒有形成柱廊的光影效果。相比之下哈夫堡皇宮顯得輕快、秀氣,而盧佛爾宮就顯得厚重而威嚴了。哈夫堡皇宮的最有自身特色之處是中段頂上的一個大穹頂與四個小穹頂的組合,這是文藝複興語彙在哈夫堡皇宮上的獨特創造。
俄羅斯——彼得堡冬宮
18世紀的宮殿集中在彼得堡和它的郊區,宮殿建築起初是法國古典主義的,例如別介爾果夫宮。18世紀中葉宮殿的規模宏大多了,追求壯麗的氣魄。平麵是簡潔的,輪廓也很單調,但也混雜許多巴洛克式的題材和手法。例如皇家的一座重要宮殿是皇家村的葉卡婕琳娜宮。長方形的平麵,建築長達300米,除了東端一個小小的教堂外,其餘就是一串連列廳,主要的大廳麵積達1000多平方米,窗子很寬大,柱子剛健有力。色彩很美,牆是藍的,柱子是白色的,雕塑細部是金色的。
另外一所重要的宮殿是冬宮。這座建築占地很廣,從涅瓦河畔一直延伸到今天的百萬大街,後來在旁邊挖了冬運河。宮殿為荷蘭的兩層建築,兩翼有凸起,通往中央的正門有很高的台階。
宮殿的正麵沿涅瓦河一直延伸近150米,很多地方還留著彼得一世時期的巴洛克式建築:這種巴洛克式建築顏色鮮豔,有豐富、華美的雕塑,每一細節都打造得精美絕倫。即使在宮殿內部房間的建構中也能感覺到大師的手筆。禦座廳、阿瓦廳和劇院看起來格外漂亮。例如禦座廳內50根雕刻的壁柱支撐著天花板,這些天花板上是法國彩色寫生畫家卡拉瓦克繪製的氣勢恢弘的彩畫。
1837年,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冬宮發生了一次大火災,華麗的裝飾幾乎化為灰燼。大火從彼得廳和元帥廳的牆壁開始熊熊燃燒,僅僅三天,富麗堂皇的沙皇宮殿就隻剩下磚牆和地下室與第一層上麵的拱形板了。拉斯特列利、克瓦連吉、蒙費蘭和羅西的裝修都毀於一旦。萬幸的是,所有造型藝術品、家具、器具和其他珍貴財產得以搶救出來。
修複工作持續了兩年,由建築師斯塔諾夫和布留諾夫領導。根據尼古拉一世的命令,宮殿的大部分“要恢複原貌”,很快被大火燒毀的地方不僅恢複了原樣,而且更加豪華。
宮殿的外表和一些內部裝飾(如約旦樓梯、大禮拜堂和音樂廳)很快就修複了。然而其他地方建築師往往需要改變其裝飾個性和色調,融入後古典主義的成分。
冬宮的孔雀石大廳分外美麗。該廳的裝飾是1837年大火之後重新修建的,在這之前,這裏曾是尼古拉一世的妻子——亞曆山大·費多羅芙娜皇後的會客室。根據蒙費蘭、布留諾夫的方案,設計孔雀石客廳時本應該保留原會客廳的,但尼古拉一世卻要求用孔雀石來裝修大廳,當時用孔雀石來裝飾比較講究的場所還很少見。
另外與冬宮相應的一座宮殿——夏宮,也是受法國古典主義建築影響較深的一座建築。夏宮位於聖彼得堡約30公裏處的芬蘭灣,也是建於彼得大帝時期。夏宮是個園林式的建築群,夏宮共有20座宮殿,140個噴泉及2000多個噴柱,夏宮主要分為上,下兩個公園。夏宮以金人雕像與噴泉而聞名,金人雕像栩栩如生,幹變萬化。園林設計也是勒諾特式的規整園林。噴泉全部啟動時場麵十分壯觀。
夏宮的室內設計是巴洛克的,但俄國的巴洛克風十分有節製,沒有意大利設計得那麼放肆。受法國古典主義影響較深,室內裝修的分割多是幾何形的,比較清新明朗。
拉斯特列裏為俄國設計了彼得堡的斯摩爾尼修道院,後來改為斯摩爾尼宮,平麵是希臘十字式的,形製就像中世紀俄羅斯教堂,有5個鼓座舉著穹頂。但建築形式依然是巴洛克式的,小的四個穹頂的鼓座成了鍾塔式的樣子。主體和它的鼓座是雙層疊柱式,頂上扣著一個意大利文藝複興式的大穹頂,總高85米。
洛可可建築
洛可可作為一種建築,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洛可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豔。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非常複雜。
洛可可裝飾細膩柔媚,常常采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麵有時以弧麵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豔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曾風靡歐洲。這種的代表作是圖盧斯府邸黃金殿和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
與巴洛克不同,代表貴族精神的洛可可藝術家們不喜歡嚴謹的古典主義手法,也不喜歡在室內營造變化劇烈的體積感,而是懷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正在迅速發展的植物學和動物學研究中汲取營養,著意於營造出輕盈可人的裝飾表現,讓生活在其中的貴族們真正感到舒適和溫馨。
1713年由科特(1656~1735)設計的圖盧斯府邸黃金殿就是這種最早的代表作之一。它那長方形的空間四角都被做成柔和的曲麵;較長的一側牆上有華麗的繪畫;劃分牆麵的半露柱柱身都裝飾有浮雕,但並未作巴洛克般強烈的凹凸變化和結構表現;短邊牆簷上則有花草和少女雕像的豪華裝飾,這樣的壁麵和裝飾與天花板形成有機的過渡,營造出親切且有幾分嬌媚的動人氣息。
巴黎的蘇俾士府邸二樓的客廳由洛可可大師包夫蘭設計於1735年。它平麵呈橢圓形,周圍開有八個拱洞狀門窗,曲形的壁麵與天花板間用千變萬化般舒展的草葉雕紋和壁畫形成流暢的過渡,創造出甜美親切令人心醉的室內空間效果。
洛可可藝術在法國流行的時間並不很長,大約在1750年以後,嚴謹平和的古典主義在法國又得到提倡。但在歐洲其他國家,特別是德意誌地區,這種源自法國的裝飾被與巴洛克相結合,在接下去的半個世紀裏達到其發展的極致。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