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古今名人學五髒六腑保養之道
華佗五禽戲,強健五內功勞大
華佗是東漢末年傑出的醫學家,《後漢書》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記載。華佗的健康長壽和他注重養生密不可分,他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人健康長壽。為此他還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禽獸的活動姿態,創製了一套體操,名曰“五禽之戲”,可使頭、身、腰、背、四肢等各部位及關節得到活動。
從中醫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分屬於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對應於心肝脾肺腎五髒。模仿它們的姿態進行運動,正是間接地起到了鍛煉髒腑的作用,還可以使全身的各個關節、肌肉都得到鍛煉。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五禽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鍛煉方式。它能鍛煉和提高神經係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的抑製功能和調節功能,有利於神經細胞的修複和再生。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髒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髒排血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同時,它還能增強腸胃的活動及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為機體活動提供養料。
五禽戲的內容主要包括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鳥戲。
1.虎戲: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軀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後稍停,然後身軀後縮並呼氣,如此三次。繼而兩手先左後有向前挪動,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接著抬頭麵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後退七步。
2.鹿戲:接上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右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稍停,呼氣、頭頸回轉,當轉至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三次,右轉兩次,最後回複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三次,右腿兩次。
3.熊戲:仰臥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麵,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麵,略停,先以左肩側滾落床麵,當左肩一觸床麵立即複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麵,略停後再以右肩側滾落,複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麵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麵。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4.猿戲:擇一牢固橫竿,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腳懸空,作引體向上七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鉤竿倒懸,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5.鳥戲: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麵,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坐下。屈右腿,兩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後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最後,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七次。
你想像華佗一樣健康長壽,年過百歲而如壯年嗎?那麼不妨做做運動,練練五禽戲吧!
脾胃大師李東垣給現代人的健康忠告
被稱為“金元四大名醫”之一的李東垣是個養脾胃的大家,他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他的脾胃養生論中有一套飲食理論一直在影響著後人。
1.他提倡飲食不能過飽。他認為飲食勞倦則傷脾,又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過飽會傷脾胃。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經常飲食過飽,不僅會使消化係統長期負荷過度,導致內髒器官過早衰老和免疫力下降,而且過剩的熱量還會引起體內脂肪沉積,引發“富貴病”和“文明病”。人的進食方式應該像“羊吃草”那樣,餓了就吃點,每次吃不多,胃腸總保持不饑、不餓、不飽的狀態。隻有這樣,才能延緩衰老、延年益壽。
2.李東垣特別強調人要多吃五穀雜糧,尤其是豆類。他曾說過:“白粥、粳米、綠豆、小豆之類,皆淡參利小便。”現代醫學認為,五穀雜糧裏麵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幫助腸道蠕動、排除毒素、預防便秘。在這裏要提醒大家的是吃五穀雜糧要以新鮮者為好,一方麵新鮮粗糧營養物質含量較豐富,另一方麵新鮮粗糧不易被黃曲黴素汙染。久置的粗糧易黴變,不但不能防癌,其中的黃曲黴素還有可能誘發肝癌。
3.李東垣還告誡人們飲食不要過鹹,他說:“忌大鹹,助火邪而瀉腎水真陰,及大辛味,蒜、五辣、醋、大料物、幹薑之類,皆傷元氣。”清淡飲食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在這裏要強調的是清淡飲食的前提條件是:食物應該多樣化,主食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經常吃奶類、豆類和適量的魚、禽、蛋、瘦肉。隻有這樣,才能保證飲食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滿足人體基本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再提倡清淡少鹽,對脂肪和食鹽的攝入量加以控製,才能真正促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