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K7型三聯裝406mm艦炮(2 / 2)

MK7型406mm艦炮將由新研製的MK160-5型火控係統進行控製。該火控係統是MK160-4火控係統(部署在“伯克”級驅逐艦)的改型,但與此相比,控製性能有明顯改善。MK160-4火控係統僅能控製一門火炮,而在戰列艦上,MK160-5型火控係統能同時控製9門406mm艦炮。

MK160-5型火控係統主要由MK37和MK38型指揮儀、AN/UYK44型計算機、AN/UYQ-21型數據顯示操縱台和用於控製炮彈飛行的AN/SPG-53齊射控製雷達等組成。

MK160-5型火控係統使用了兩個獨立的跟蹤器,提高了信標導航能力。

在MK160-5型火控係統中將采用“多點瞄準”控製法(該控製法是專為該係統開發的)。從理論上講,這種方法可以控製每發炮彈飛向並命中目標區的不同的地點,從而獲得最大的摧毀效果。它特別適用於炮轟大麵積的眾多目標群。

MK160-5型火控係統增添了自動跟蹤炮彈的能力。AN/SPG-53F火控雷達除去跟蹤目標外,還能跟蹤飛出去的炮彈。利用數值積分彈道技術,可以非常精確地估計空氣密度和彈道風,它是通過將炮彈實際彈道與數值積分自動作比較得出的。

MK160-5型火控係統采用了一種極其精確的方法提供甲板指令,這種甲板指令實際上是一種補償艦體的橫、縱搖擺所需的炮塔旋回和火炮俯仰的指令。

火炮計算係統在1秒鍾內可多次產生這樣的指令,通過采用實時積分技術和信號數據變換外推法,火炮和炮塔的伺服裝置將以非常高的速度接收它。這樣高的數據傳輸速度將使火炮的反應誤差減小至最小。

MK7型406mm艦炮炮管口處安裝有MK3型測速器,它可測量炮彈飛出炮口時的速度。所測得的速度數據經過數據接口傳送到炮座處理器中,參與彈道計算,從而可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因初速估計誤差而帶來的射擊精度不夠的問題。

MK7型406mm艦炮使用三種彈藥:高爆彈、穿甲彈、訓練彈,其中穿甲彈和訓練彈的重量、裝藥量均相同。

在1986年5月,美海軍曾批準一項406mm艦炮對岸炮火支援改進工程,開發各種新炮彈是其中主要內容,當時研製了EX146型集束炸彈,這種炮彈體內裝有大量的子母彈。當炮彈飛到目標上空時,這些子母彈便從炮彈底部拋出,借助於空氣阻力和離心力的作用,它們在目標區上空均勻地散開自由落下。它能在空中形成10平方千米的覆蓋麵。

另外一種炮彈是能從406mm炮中發射的330mm次口徑脫殼炮彈。這種炮彈的射程能提高一倍,它的增程機理是通過飛行過程中脫掉炮彈外圍的輕殼使炮彈的截麵積減小,從而作用於炮彈單位橫截麵上的空氣阻力減小達到增程目的。

這種炮彈也是集束型,彈體內可容納M46型子母彈。但它需要新的火控係統給予支撐。美海軍已考慮選用MK160-5型火控係統。

這兩種新型炮彈都采用M724型電子時間引信,它在炮彈裝填前由人工給引信定時。

另外,正在研製的406mm末端製導炮彈將采用美海軍127mm半主動激光製導炮彈中的已成熟的製導技術。

裝備情況

406mm艦炮僅在美國海軍4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上裝有。

作戰使用

在海灣戰爭中,美海軍兩艘戰列艦“密蘇裏”號和“威斯康星”號上的406mm艦炮對伊拉克炮兵掩體、指揮哨所掩體、雷達控製陣地、防空導彈發射陣地等多處軍事目標進行了大規模炮轟。

性能數據

口徑:406mm;

管長:50倍口徑;

俯仰範圍:-5°~+45°;

旋回範圍:300°;

方向瞄準速度:4°/s;

高低瞄準速度:7-8°/s;

火炮重:10851噸;

裝置重:1701~1708噸;

初速:820米/秒(高爆彈),739米/秒(穿甲彈);

彈丸重:862千克(高爆彈),1225千克(穿甲彈);

彈丸內炸藥重:70千克(高爆彈),18千克(穿甲彈);

裝藥藥包重:200千克(全裝藥),144千克(減裝藥);

發射率:2發/分;

射程:38千米(高爆彈),36、75千米(穿甲彈);

炮員: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