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齊王建是最痛苦的一位。他眼看著一個個的兄弟走上窮途末路,那種心理煎熬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但是齊王建又不能主動跟秦國說:哥,我報名,你先來收購我吧。
主動請死,這是不可以的。
司馬遷說,秦國為了先滅掉身邊的三晉、燕、楚,時不時地賄賂齊王建,目的就是讓齊國袖手旁觀,齊國公司也因此四十多年不受侵犯,齊王建得以安享四十年幸福。
司馬遷認為齊王建這四十多年是幸福的,就像劉禪“此間樂,不思蜀”一樣。其實幸福不幸福,隻有當事人齊王建心裏明白。
想必,等死的滋味還不如直接死了好吧?
等死,那種心理恐懼一般人承受不了。記得有個故事,山賊抓了一個富人上山,為了勒索錢財,把富人吊起來,在他腳下放一個碗,然後在他腳心上刺了一下,說:“我已經刺破了你的腳心,你不說你家的錢藏在哪,我就讓你滴血而死。”然後,山賊就往碗裏滴水,造成富人滴血的假象。第二天過來看,沒想到這個富人太膽小,活活嚇死了。
你說,一個等死的齊王建會幸福到哪裏去?
三、無冕之王
公元前221年,秦國收購了市場上最後一家公司——齊國,完成了一統市場的霸業。
不過,這段霸業沒有持續多長時間,陳涉吳廣揭竿而起,各地百姓紛紛響應,“楚雖三戶,之秦必楚”,秦國的霸業迅速滅亡。
齊國公司自太公創建,至齊王建,共計825年,曆三十二位薑氏董事長,八位田氏董事長。其間人才輩出,有董事長,有CEO,有學者,有思想家,更有大聖人,這種幾乎不斷代的人才湧現,是任何一家其他公司無法比擬的。
至大周證監會暗弱,齊國成為實際上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中心。尤其以稷下學宮最為後世敬仰。那裏是中國精神的智囊寶庫,中國思想的發軔源頭,隨手抓一位,就是閃光全球的人物。
客觀地說,齊國除了武力稍遜(貌似比秦國也沒遜到哪裏去吧,也就是最後的幾十年才被秦趕超),其他條件都比秦國好,具備一統市場的能力和資格。
而秦國,除了不缺武力,幾乎樣樣都缺。
但是,最終統一市場的,卻是秦國。
造化弄人啊。什麼是造化?造化,不是唯心者的托辭,不是失敗者的借口,而是一個積累過程,一個量變到質變的方向性改變過程。
秦國的造化在於,秦國的威猛從商鞅變法開始啟動,屬於典型的後程發力(前半程想發也沒得發),如果要建坐標繪一幅圖,那麼秦國的發展曆程就是一條y = ax+b的直線,並且a>0,於是秦國一路逐漸加速、加速、加速,直至超越並消滅所有對手,一氣嗬成,打完收工。
齊國也不至於衰到是一條y = ax+b(但是a<0)的直線。齊國的發展可以繪成一幅曲線圖,它是一條波,既然是波,就會有波峰,有波穀,遇見波峰的時候齊國是威猛先生,遇見波穀的時候,齊國是好好先生。可惜波峰的時候齊國沒能成功一統市場,波穀的時候卻不幸被收購了。
秦國就不一樣了,當他不斷提速的時候,他勢不可擋,想刹車都刹不住,以至於一氣嗬成。等爬到頂點,想歇口氣的時候,又嘩的一聲做了一個自由落體運動,跌落下來。速度之快,世所罕見,秦國幾乎是最短命的市場壟斷者了。
雖然齊國始終沒能再邁一步,到達巔峰,但是就憑著波峰時達到的高度,已經足矣。是哪個天才老外說的,缺憾,也是一種美。其實何止“也是”,簡直是一種更耐看,更有意味的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齊迷們隻能這麼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