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適合的方法和工具,然後不斷實踐和運用,充分掌握之後,再在企業內部進行全麵推廣,促進企業的順利發展。
星期三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係辭下》
善行不累積就不能夠成就名聲,惡行不累積就不足以導致滅身的危害。小人以為小的善行沒有好處而不做,以為小的惡行沒有危害而不排斥,所以最終惡行累積而無法掩藏,罪過大到無法化解的地步。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善名是不斷行善之後形成的,罪惡也是不斷犯罪之後導致的。既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善名,也不存在一蹴而就的罪惡。
企業的發展同樣是通過積累而取得的,沒有每一天、每一個月的進步,就不會有企業的發展和成功。
企業經營必須遵循商業道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因為一時的僥幸而沾沾自喜。如果不思悔改,長此以往,最終必然會走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星期四
身安而國可保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係辭下》
孔子說:“危險的,是那些安居其位的人;失去的,是那些自以為長保生存的人;混亂的,是那些自以為治理出色的組織。所以,君子在安居時不忘記危險,擁有時不忘記失去,治理太平時不忘記混亂,所以自身平安而國家可以穩定。”
沒有安全感的人就不會考慮危險,也無所謂危險;沒有財富、名譽、地位的人就不會考慮失去,因為他沒有什麼可以失去;治理混亂的企業就不會害怕混亂,因為就處於混亂之中,要做的是如何扭轉已經混亂的局麵。這些道理或許很多人都能夠理解,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從中得到警示呢?
孔子根據《周易》之道提醒我們: 隻有居安思危、得時不忘失、治時不忘亂,才可以持續安居、持續擁有並治理順利。
企業在發展時應該時刻防止衰退的到來,在治理穩定時要謹防內部混亂,在贏得市場時要密切注意市場動向,以免前功盡棄。
星期五
不勝其任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少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 ‘鼎折足,覆公,其刑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係辭下》
孔子說:“德行淺薄而位居高位,智能不足而謀劃大事,力量薄小卻擔任重任,
很少有不牽累自身的。《周易》說: ‘鼎折足,覆公,其刑渥,凶,’說的是不能夠勝任自身所承擔的職責的情況。”
能力不足者在每家企業中都可以見到。很多人沒有能力、品德低下卻占據著企業的高管位置;一些人沒有什麼策劃能力卻希望成就大事;一些人明明能力不足,企業卻委以重任,最終導致問題百出,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每一位管理者都知道讓一個人去承擔他不能夠勝任的工作,最終必然會導致失敗,可是,還是有很多管理者依然在這麼做。
管理者需將自己的管理能力與任用人才的能力結合起來,使員工在合適的位置上展現自身的能力和價值。第三周
星期一
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係辭下》
孔子說:“能夠知曉幾微的事理,應該稱得上是神奇了吧?君子與上位者交往不諂媚,與下位者交往不輕慢,可以算是知曉幾微事理了吧?幾微的事理,是變動的微小征兆,吉祥的結局先有隱晦的顯現。君子發現幾微事理迅速采取行動,不用等待一整天再行動。……君子察知幾微也察知彰明,懂得柔順也懂得剛健,是萬民仰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