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十二月: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1)(2 / 3)

——《係辭下》

《周易》的法則是: 窮盡就會變化,變化就會通達,通達就會持久。所以說“自天右之,吉無不利。”

事實上,這是作《易》者對自然中的萬事萬物觀察之後總結出來的法則。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迫於窮盡就會發生變化,而由此獲得通達,並且持久。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每一位企業經營者都應該認真體會的法則。當企業麵對困境時,應該勇於變革,推行新的思想和策略,隻有這樣企業才會找到新的出路,走出困境而通達。

星期五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係辭下》

陽卦中陰爻居多,陰卦中陽爻居多,這是什麼原因?因為陽卦以一陽為主(所以陽少陰多),陰卦以二陽為主(所以陰少陽多)。他們的德行表現在哪裏?陽卦一個君主兩個百姓(即為眾民擁護),實行的乃是君子之道。陰卦兩個君主一個百姓(即居長相互奪權傾軋,屬下二從於主),實行的乃是小人之道。

陽卦中多陰爻,陰卦中多陽爻,這是《周易》各卦的一個特點,這裏將之提出來分析,是為了強調後麵的“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

“君子之道”是“一君二民”,君為陽爻而民為陰爻,所以陰爻多於陽爻;“小人之道”是“二君一民”,所以陽爻多於陰爻。“小人之道”無疑是不合理的,一個百姓要麵對兩個君主,到底要聽從誰的命令和指揮呢?這便是企業裏經常出現的“多頭管理”。

在企業管理過程之中,一定要防止出現“多頭管理”。一旦出現“多頭管理”,就會使員工不知所措,並會導致企業內部的溝通成本迅速增加,而效率卻大打折扣。第二周

星期一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係辭下》

孔子說:“天下萬物思考什麼憂慮什麼?天下萬物有共同的歸屬卻有不同的途徑,有著一致的方向卻有千百種思慮。天下萬物思考什麼憂慮什麼?日往之後月來,月往之後日來,日月相互推移而產生光明。寒往之後暑來,暑往之後寒來,寒暑相互推移而形成歲月。前往者曲縮,前來者伸展,曲縮與伸展相互感應而生成利益,尺蠖的曲縮,是為了伸展;龍蛇的蟄伏,是為了保全自身。探究精微義理到了神妙的地步,是為了能夠應用到現實之中;借用各種方式安頓自己,是為了提升品德。”

這是《係辭》的作者引用孔子的一段話。首先從“殊途同歸”、“一致百慮”展開闡述,接著說“日往月來”與“寒往暑來”,揭示了天地之間的萬物生存之道。與此同時,還說明了“曲即是伸”、“伸即是曲”的道理,用尺蠖、龍蛇的曲伸與蟄伏說明了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的人生大義。最終強調理解這一切的目的都在於“致用”,若不能致用,則一切研究都是無意義、無價值的。

學習《周易》之道,深入理解之後要運用到企業管理的實踐之中,如果學了卻不能夠致用,倒不如不學。

星期二

語成器而動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係辭下》

孔子說:“隼,是一種禽鳥;弓箭,是武器;射箭的,是人。君子隨身攜帶武器,等待時機而采取行動,哪會有什麼不利呢?行動時不僵硬,所以能夠出手就有收獲,這是強調準備好武器後再行動。”

“語成器而動”總是令我想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兩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強調必須熟練之後再行動,唯有如此,才可以“出而有獲”,才可以“善其事”;強調必須選擇適合的工具,否則就無法做到“善其事”。分析之後,我們會發現這兩者是一個遞進關係: 先準備好工具,然後不斷練習,直到熟練之後再采取行動,如此一來,就可以“出而有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