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學校體育管理實施製度

體育課

體育教學要求教師按照體育教學大綱有計劃地進行。通過體育課指導學生鍛煉身體,增進健康、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調動學生鍛煉身體的自覺性,並使之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體育課要求學生各種身體練習機能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但不要負荷過重。教師安排體育課結構,應遵循教學過程和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

“兩操”、“兩活動”

“兩操”指眼保健操和廣播操。眼保健操是保護學生視力的積極方法,應合理安排,提高質量。早操、課間操都是廣播操,小學低年級可試行課中操,任課教師可自編試行。

做操前的整隊集合,要求快、靜、齊。

(1)早操:在清晨或課前進行。時間為10~15分鍾。一般以廣播操為主,還有慢跑等項。早操可使學生由抑製狀態轉入積極活動狀態。

(2)課間操:在上午第二節課和第三節課之間進行,時間為20分鍾。課間操有助於消除學習疲勞,使大腦積極休息,提高學習效率。各校應有體現自己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

“兩活動”指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根據各校器材、場地條件積極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學生參加率高低班級不等,各班課外體育活動與體育課應錯開安排,一般每周2次。班主任等任課教師應積極配合,並可參加。因人數較多,要保證安全。

體育競賽活動:應適合青少年的特點和興趣。通過競賽可以培養集體榮譽觀念。競賽項目可根據各校具體條件,按計劃進行。競賽要立足於校內和基層,提倡群眾性,以小型、多樣、單項、分散為主,可組織不同規模的比賽。學校每年可舉行2次運動會,開展全校的體育競賽活動。

評定標準

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全麵發展,有利於提高體育保健質量和豐富課外活動內容,有利於培養體育人才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評定標準按五項總分確定等級,分及格、良好、優秀三級。

運動隊的訓練

運動隊的訓練在課外時間,學生可按性別和愛好,組成不同的體育鍛煉隊。每隊人數以10人左右為宜,由體育教師按計劃組建,並指導鍛煉,每周2~3次,也可利用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訓練,以滿足少數同學的特殊要求與需要,發展個別學生的體育特長。

運動會的舉行

全校運動會是檢閱運動技術水平,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好形式,每年在春季、秋季各舉行1次。運動會的全過程就是進行體育、道德和知識的教育過程,是樹立班集體、校集體的集體觀念的過程。事前要訂出具體計劃,組織嚴密的實施步驟,調動全校師生共同參加。要貫徹“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要準備好,組織好,總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