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學生體育活動管理
課外體育活動要合理運用課餘時間,開展各種小型、多樣、靈活、自由的運動鍛煉。課外體育活動可以班為單位,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因地製宜地開展。班主任要負責領導、教育,由學生幹部負責組織,也可由少數體育愛好者自願組織活動。學校教務人員要經常檢查,協調解決活動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這些活動應把達標活動、課外運動和體育競賽結合起來。在內容方麵,堅持生動活潑、講求實效、持之以恒的原則。由於季節變化,項目安排要能適當,如夏季可安排乒乓球、遊泳及活動量小的田賽活動,冬季可安排跳繩、踢毽和跑步等。教導處應把課外的體育活動與體育課交錯安排,列入課表,保證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安排時還要注意場地、器材合理分配,並有防止傷害事故的措施。
運動會的管理
大、中、小學每年應開一至二次田徑運動會,時間安排在春秋、季節。如果一年一次,則可在秋季開田徑運動會,春季開展球類等單項競賽。田徑運動會是檢閱學生體質和運動水平,推動體育活動,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紀律教育,表彰先進個人和集體的有效活動形式。學校要把運動會列入計劃,做好組織發動工作,號召各班學生積極參加鍛煉。在會前要檢查和修整場地,檢查體育器材,做好動員工作,加強保護措施,在運動會期間,可通過廣播或小報,及時公布成績,表揚好人好事。除根據競賽成績獎勵優秀班級或個人外,還可以設精神文明獎,對體育道德作風好或紀律、禮貌好的班級,給予表揚或獎勵。運動會由校長主持,體育組負責組織和裁判,全體教職工參加工作,團、隊、學生會及各班班委會配合。運動會一般舉行一至二天。運動會如果組織得好,對體育活動的開展和團結友愛的風氣的形成,都有積極作用。
體育競賽活動的管理
小型單項的體育競賽活動,可以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豐富學生生活,活躍學生身心,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體育單項競賽活動要有計劃地進行,在整個學期中,力求均衡安排,避免時鬆時緊,從不同的季節特點出發,安排多種多樣的項目。競賽有年級的、班際的和小組之間的。要加強比賽中的思想作風,提倡競賽者的共產主義風格和觀眾的文明禮貌作風。
運動隊的管理
根據學校的不同條件和校際比賽的需要,可組織各種校運動隊。運動隊要有專門的教師負責,運動員的選擇,既要看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又要看德、智兩方麵的表現,堅持自願原則,並通過班主任的推薦,由體育組決定,把名單抄送教導處備查。訓練時間每周兩至三次,每次時間以60分鍾左右為原則,要教育學生以中國女排為榜樣,培養出作風好、思想好、技術精、紀律嚴的運動隊伍。
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是促進學生正常發育,提高學生體質的重要製度,要訂出計劃,落實措施,積極推行。推行此項標準並不是孤立的,也不能搞突擊,而應與體育課、課外鍛煉和運動競賽結合起來。在堅持經常鍛煉的前提下,每學期進行一次“達標”測驗。測驗的項目,根據規定要事先公布,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鍛煉,測驗成績要如實記載,和體育成績一並記入學籍簿和通知書。還可表揚“達標”好的班級和個人,以促進經常性的體育鍛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