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格爾博士說,藏書價值要看印刷版本、質量、數量,總體而言,印刷少的學者著作、曆史悠久的書籍等投資價值較高。而回報不高的主要是文學類作品,特別是流行類的作品。比如電影文學,都掉價10倍以上。

德國人愛藏書也與他們買書方便有關。德國有6000多家書店、2000多個書亭,平均1萬人擁有一個書店或書亭。對德國藏書者來說,最簡單和最直接的途徑,莫過於通過舊書店淘舊書。像柏林的舊書店就是一個頗為繁盛的行業,大大小小的店鋪有近百家。在這裏,可以買到很多價值較高的古版書。有的時候還能找到早期的銅版或木版版畫書。很多人與店主建立長久供求關係,說明自己主要收集的類型和書名,然後留下電話,再登門拜訪。

除了藏書以外,德國人還熱衷於名畫、瓷器等文化藝術收藏。雖然也帶有很大風險,但德國人認為這些都是“最美的投資活動”。

德國時間與《中國時間》對表

2010年秋天,德國的北威州電視台(外文字母縮寫為“NRWTV”)推出了德國境內第一個以中國為主題的專題欄目《中國時間》。此節目由中德聯合經營,意在深入東方文化和百姓生活,係統地為德國觀眾呈現出一個全麵而真實的中國,促進德國人民對中國的正確理解。

據了解,北威州電視台所在的德國北威州擁有1810萬人口,是德國13個聯邦中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州。北威州擁有德國最多、最大的廣告媒體機構,是德國第一大媒體城市。北威州電視台成立於2005年,是歐洲最大的區域性私人電視台,通過有線網絡向整個北威州的900多萬德國觀眾傳播電視節目。據有關權威媒體收視調查數據顯示,北威州電視台在過去兩年裏的知名度和收視率提高了兩倍,是德國收視率增長最快的電視台,收視率達14%,觀眾多為受教育程度高的群體,其中以男性較多。

北威州電視台推出《中國時間》,是基於滿足德國觀眾渴望深入了解中國的願望。作為以宣傳中國文化為己任的北京華韻尚德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其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中國文化同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化解國際社會對中國形象的理解偏差。因此,《中國時間》以中國國家級和省級電視台已經播出的節目為來源,由中德專業製作人員根據歐洲人的收視習慣和接受方式進行翻譯編輯和後期包裝。此舉被德國北威州主管媒體的官員稱為“在德國史無前例”、“將是德國電視史上的裏程碑”。

《中國時間》的內容涉獵很廣,分為文化、事件、曆史、社會和人物五大類,介紹中國城市、中醫養生、各地小吃、民俗文化等。這不僅傳播了中國文化,而且也宣傳了中國的良好形象。該節目每晚18點到19點在德國北威州當地播出。其中有10分鍾的節目時間是以《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為主題介紹中國企業和產品,以便讓德國觀眾對“中國製造”有一個直觀而清晰的認識。為方便德國觀眾更深層次地了解中國文化,《中國時間》將在互聯網進行實時播放,並建立中文、德文和英文三種語言網站以提供節目鏈接,很多節目的文字說明等都可以在網站上獲取。

(未名湖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