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國調查報告 (3)(3 / 3)

主題介紹:資本市場的惡性噴發——資本的爭奪——民間力量的自我救贖

6.1:資本市場的惡性噴發

假如我們對經濟學稍有認識,就會知道資本市場的譎詐與難測,而通過我們在前麵的分析,也了解到資本市場對於經濟的負麵作用。

然而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10年的中國,最迅猛、最景氣、最令人刮目相看的經濟增長,竟然是由股票開始的。

1999年的5月19日是一個既普通又不尋常的日子,說它普通,是因為這一天和所有的暮春一樣,沒有任何區別;說它不尋常,則是因為這一天注定要寫進中國當代經濟史的教科書中。

就在這一天裏,已經沉寂了達兩年之久的中國股市,在毫無征兆的情形下突然發生了井噴。

在那一天的收盤時刻,滬深兩市的股指分別上漲了51與129點,繼而開始了前所未有的淩厲漲勢,在長達三十二天的持續大陽線中,上證指數以凶悍的勢頭節節攀升,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竟然由1109點直衝1700點,這樣超過50%的漲幅堪稱世上罕見。

為了紀念這個令許多人一夜暴富的日子,中國的股民按照傳統,自發地將這一股市井噴奇觀命名為——5?19行情。

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裏,這波行情始終持續不倒,直到2001年的6月14日,滬市大盤一舉衝上2245點為止。

資本市場是宏觀經濟的風向標,當中國的股市在鮮花與掌聲之中不斷上漲的時候,以互聯網為龍頭的新經濟形態,也在沉寂之中打造出全新的泡沫。

6.2:資本的爭奪

當我們為股市的瘋狂所震撼時,有一個非說不可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麵前。

這就是商業社會對於資本的爭奪,從人類踏入商業社會的那一天起,這個問題就始終尖銳地存在著。

關於資本的爭奪,指的其實是商業市場中需要投入的領域,總是超過能夠用於投資的資本。於是,這裏就引發出了兩個相對矛盾的概念,其一我們稱之為競爭,其二稱之為合作。

所謂的競爭,指的就是爭奪對資本的控製權,即決定誰掌握資本投入方向的權力,在正常的情況下,這種對資本的控製,是通過妥協、博弈的方式來達成的,而這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分配。

無論是競爭也好,分配也罷,其過程必然是激烈而充滿血腥氣息的。正如我們在前麵所看到的那樣,中國股市中所出現的瘋狂,從表麵上看來自於製度的缺憾,少數莊家的惡意操控,實際上卻反映出一個實質性的問題——中國的企業無不處於資本荒。

因為資本短缺,所以才會投身於證券市場,借此融到更多的資本,因為資本短缺,才會在不斷看漲的行情中推波助瀾,以其從中獲得更大的好處。

正因為如此,無論我們秉承哪一派的經濟學觀點,卻都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在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資本業已成為所有經濟體爭奪的唯一目標,誰掌握的資本越多,誰的話語權也就越大,誰就會在未來活得更好,反過來,資本短缺就意味全麵的劣勢,不惟難於成長發展,甚至連生存都會成為問題。

在這一激烈的爭奪過程中,所有的經濟體都會被卷入其中,這其中包括了所有的個人、所有的企業、行業,甚至還有國家。

6.3:民間力量的自我救贖

國家之所以加入對資本的爭奪行列,其原因就在於其同樣具有經濟主體的職能,也就同樣存在著對資本的需求。

事實上,從2008年以來,由於美國次貸危機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加之國內的股票市場、房地產業競相出現暴跌的局麵,使得掌握了大量資本的國有銀行自顧不暇,紛紛開始了緊縮銀根的“保護錢袋子”行為。

然而,出於對國有大型企業的保護性扶植,所有銀行無論大小,都堅持對其繼續過去寬鬆的信貸政策,轉而從民營企業那裏大量抽取資金,由此帶來的是大批中小民營企業的關停並轉,其狀況幾乎可用一個“慘烈”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