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中國調查報告 (1)(3 / 3)

首先,中國男足在世界杯決賽圈淨吞九蛋,一無斬獲後铩羽而歸。

其次,我們曾經憧憬著以奧運為契機的新一輪經濟騰飛,並沒有如期出現,與此相反的是,我們反而遭遇到了經濟的冰點,不管造成衰退的原因來自何處,它帶給中國民眾的恐慌情緒卻是無比真實的。

這兩者帶給我們的負麵感受是強烈的,但同時也是短暫的,然而比起加入世貿組織這一事件來說,它們的意義便頓時變得微不足道。

關於WTO帶給中國經濟影響的討論,直到今天仍然在繼續,然而無論結論是什麼,這個影響都注定是一個持續到接近無期的過程。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入關的繁難,並不在於取得一個承諾,而是怎樣在新規則的競爭下不被淘汰出局,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WTO的“天下第一關”之謂,絕非浪得虛名,事實上,早在我們入關之前,就已經對此有了思想準備,然而比起實戰中的風波譎詐、行情險惡,我們需要重新學習的東西實在還是太多。

3.2:中國經濟保衛戰

事實上,當中國進入國際市場後,由此引發的三大問題便以嚴峻的形態,迅速橫亙在我們麵前。

其一:人民幣如何保持彙率穩定,保持不貶值。

其二:我們將如何激活經濟,啟動內需。

其三:如何令已經看似病入膏肓的國有企業擺脫困境。

以當時的形式來看,這三大問題所帶來的的嚴峻形勢,絕不下於新中國成立後所麵對的國際封鎖,無論三者中哪一條出現問題,其帶來的後果都是難以想象的,時人甚至戲謔地評論道:這是壓在中國經濟頭上的三座大山。而如果要為這“三座大山”排一座次的話,那麼最急者當首推確保人民幣不貶值,但從長遠來看,國有企業的生存問題則更令人心急如焚。

鑒於這樣的形勢,中國確定了自己的三步計劃,即在首先確保人民幣不貶值的情況下,以宏觀調控政策為手段啟動內需,最終以“重組、改革、加強管理”為解決方案,堅決實行”國退民進”的資本戰略,保證妥善解決三大問題。

就這樣,一場旨在於適應國際市場新規則,捍衛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經濟保衛戰,就在世紀之交轟然打響。

其實,早在1998年的夏秋之交,我們與國際資本的絞殺便以開始,隻是由於信息的閉塞,時至今日我們才得以見識到幾分經濟戰爭的殘酷。

在那一年的8月5日,以金融大鱷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資本炒家,為了確保將人民幣彙率壓製下去,便針對與人民幣關聯度最高的港幣大打出手。

僅僅在一天之內,國際炒家們便拋售了200多億港元,當這筆貨幣被港府全額吸納後,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在第二天,在其後的六天中,炒家持續拋售港元,整個貨幣市場戰火連天。

時間行至8月13日,中國政府終於介入了這場對抗,於是,港府在大陸強勢資金的支持下,在股票與期貨市場中開始了與炒家的直接對抗,雙方皆對外宣布將會獲得最終的勝利,時至8月28日,對抗終於迎來了決戰的時刻,當日,炒家的拋盤近乎瘋狂,而已近力竭的港府繼續照單吃進,當收盤那一刻到來時,恒生股指穩穩地停在了7829的點位上,國際炒家最終棄械投降。

這是這場經濟大戰中,中國最具華彩的一場勝利,在整整持續一個月的絞殺中,我們利用儲備已久的實力,采用兵來將擋的策略,最將索羅斯集團的計劃一舉擊潰。

於是,在大戰爆發之前,我們就已經在這場倉促的遭遇戰中得一先手,取得了頗為驕人的階段性勝利,當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得到了緩釋之後,我們便得以騰出手來,解決後麵兩個更為繁複的問題。

拉動內需與國企脫困,看似是兩個不相幹的問題,然而在實質上,這兩個問題卻有著完全一致的指向性。

這就是采用各方麵手段,將暮氣沉沉的國有資本分階段撤出市場,改由更富競爭力的民營資本來充當經濟主體,即我們常常提及的”國退民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