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過半的大時代(下) (6)(2 / 3)

當我們的政府出手,對資源進行全麵掌控,合理利用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將會以實物儲備來替代貨幣儲備,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杜絕強勢貨幣發行者對財富的掠奪。

當我們的政府出手,以巨資向國民經濟、科技領域投資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技術水平與研發能力的全麵提高,從而帶來的是國民收入增強與國家的財富積累。

可以設想的是,當我們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就具有了創建和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的條件,當這一切被建立起來之後,我們也就初步具備了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使中華民族走出危機的陰霾。

(6)大時代規律:全民博弈,促動全視野人文景觀浮出水麵

自由經濟中的市場競爭是殘酷的,獲取利潤靠的是低成本下的高效率。

遵守市場規律的,獲利自然就高,違背市場規律的,獲利自然就低。於是原本為民眾保駕護航的守夜人,忽然間卻站到了民眾的對立麵上,這樣的變化是民眾絕難接受的。

主題介紹:超越市場的經濟管理——大政府下的民眾心態——全民博弈的來臨

6.1:超越市場的經濟管理

當我們對於規律的探尋接近尾聲的時候,就必須回到一個看似無甚價值的問題上。

國家在管理上應該不應該有著商業性行為,或者說,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國家的職責究竟局限在何處?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民眾是先於國家而存在的,對於國家的需求僅限於提供保護作用。對於民眾來說,國家存在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民眾遭遇風險與不公正待遇的時候,能提供一種權威而強大的暴露力量。

在我們步入市場經濟體製多年之後,國家的這項職責似乎慢慢地被人淡忘於思維之外,而現在,該是其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之所以我們仍然要寄全部希望於政府,原因就在於這種職責的存在,有著無可辯駁的理論依據。

這種理論依據的來源,就是基於最寶貴的經濟規律,出自於對自由競爭的防護,我們必須要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麵,對自由競爭的終極加以提防。

市場經濟時代帶來的是無形的資本搏殺,特別是在經濟危機中,這種搏殺帶來的是資本的嚴重兩級分化,當世界各國紛紛投入數額驚人的資金,旨在挽救各自市場的時候,其背後蘊含的貨幣貶值效應遲早會釋放出來,這些毫無保障的濫發貨幣,必然會讓身處價值鏈末端的我們付出代價。

從全局的角度看,我們的國民經濟明顯缺乏與大國相抗爭的能力,因此資本被侵吞是必然之勢。從商品經濟的角度看,我們勉力經營的商業組織,也同樣不具備與國際資本展開競爭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完全的自由市場競爭中,我們的民眾也麵臨著一場空前的災難。

商業市場講求的是效率,無論企業主願不願意,都必須要盡最大可能降低成本,而作為原料的商品,都有其固定的價格,逃避繳納的稅賦則意味著以身試法,唯一能夠降低的,就是萬千雇員的工資收入,從這個道理上來說,越是能壓低雇員工資的企業,就越具備競爭優勢。

資本的持有者為了牟利,對工資的壓榨是永無止境的,當這種情形發展到極致時,就和18世紀的種植園經濟毫無差別,勞工或雇員的工資降到了生存下之下,也就意味著他們變成了擁有自由身的奴隸,當他們無論怎樣勤奮工作,都無法保證家庭溫飽的時候,市場就開始了對民眾的奴役!

當這樣的市場經濟背離了民眾價值觀的時候,便是我們的國家走向前台,發揮威力的時刻。

當市場手段無法達到道德標準的時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必須強力幹預,來修正市場競爭的結果。

市場並非永遠都靈,並且並非隻有市場才靈,當其他的國家依托軍事強權和貨幣強權形成的在金融和經濟領域大肆掠奪的時候,這個市場就已經失去了公正性,難以保證人人均衡。

由此,我們渴望看到的是,在未來的10年甚至更遠的時間段內,借助政府的力量,在新經濟時代的惡性競爭中保持生存,腳步不紊,健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