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腦體倒掛”這個名詞,今天的青年人可能會表現出一臉茫然的神情,然而,這個詞在上世紀的80年代,卻是極其突出的社會現象之一。
所謂”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修腳刀的”,在這樣的牢騷話中,數以萬計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中艱難度日,不惟生活沒有保障,甚至還會頻繁遭遇人格上的歧視。
即使當經濟體製開始轉軌之時,這些技術人員的處境也未見絲毫改善,迫不得已的他們,不得不在幫忙、借調、讚助、研究等名義下,悄然離開他們的國營單位,在不聲不響中與最初的資本經營者會合在鄉鎮之中。
然而,隨著他們中間的一些人憑借技術的優勢,率先成為先富起來的人時,我們的民族便開始對其另眼相待,和所有的轉變一樣,其程度之大,是極難令人接受的。
比起普通人來,技術人員的專業水準是令人乍舌的,他們可以利用超越常人的智力、久經實踐的經驗、富有創造力的天賦、善於變通的頭腦、靈活的焦急能力來解決許多現實中出現的問題,那些技術的門外漢在他們麵前顯得黯然失色,缺乏專業素養的人,對於技術上的問題是連觀望的資格都不具備的。
於是,畸變悄悄地出現了。
在進行人才選拔的時候,我們的標準正悄然由”唯賢是舉”,轉到”唯才是舉”之上。
這一選拔的新標準不是以道德來評估的,絕對沒有哪一個選拔者會關心這些技術人員的名聲如何、也不會去了解這些人曾經做過什麼,他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傳統道德,是否會有令人齒冷的行為發生。
選拔者所關心的隻有一樣——被選拔者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實際問題,做到不辱使命,因此,這一標準隻能用能力才幹來評估。
然而,我們都清楚的一件事情是,能力隻是人全部素質的一個方麵而已,素質的本身並非是能力,更不是掌握了何種程度的技術,但凡認識不到這一點的執政者,無不會被唯才是舉的缺憾所困擾。
掌握技術不能代表人的全部素質,這就是說,不管這個人的技術水平到達了什麼樣的境界,一旦他在個人道德上有所缺憾,那麼他必然會利用技術結合手中的權力,進行一些違背道德的行為,此時,無論他有什麼樣的技術水平,都不再對企業形成有利因素。
比這更嚴重的,當我們對技術的崇拜達到狂熱的時候,總是會有假冒偽劣者混雜其中,真假摻雜,讓人無從分辨。
6.4:偽技術時代
我們並不真正熱愛技術,我們隻是急功近利般地對技術發生了興趣而已。
正因為民族性格是這個樣子,所以要等到真正的技術時代在中國出現,還需要很久的時間。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必須度過從“感興趣”到“熱愛”中間的灰色地帶。
假如要給這段時期命名,那麼它最準確的定位應當是”技術的應用時代”,或者幹脆是一個“偽技術時代”。
當我們沉浸在技術帶給我們的方便與利潤中時,卻極少有人想到過,真正的技術時代,需要有長期的科學研究做為鋪墊,遠非引進與購買的“拿來主義”。
當我們滿足於技術應用的好處時,就應當知道,這種所謂的“技術時代”,其背後真正的麵目是什麼。
從現在到2020年的時間裏,是中國大時代的後半期,我們絕不能指望國民有可能跨入技術時代的門檻,然而我們卻可以肯定,我們正在朝那個方向上努力。
未來之路,就在我們的腳下徐徐鋪開。
留給我們要做的,就是關於自己的準備。
我們已經掌握了國民心態的走向,更明了了自身的定位,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走得更快一些,由我們做前驅者,將技術時代引領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