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奉旨赴考(1 / 2)

既然魚寒看起來就不像是能夠安心給人充當狗腿子的材料,那還用什麼啊用,直接趁他羽翼未豐的時候拖出去給剁了不更省事?否則一個沒控製好,讓這混蛋起了什麼野心成為了大宋朝的新奸佞,那再收拾起來得有多麻煩?隻可惜選德殿內的虞允文在得出這個看起來有些自相矛盾的判斷後到底還跟孝宗皇帝說了些什麼,或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魚寒不會喜歡他們做出的那個決定。

趁著回臨安述職的機會辭官不做潛心苦讀,以備能在兩年多後的科考場上獨占鼇頭獲得平步青雲的機會,這是當初朱熹等人包括魚寒自己在內給找的一個借口,但問題是借口就是借口啊!況且就魚寒這種混蛋,即便是真能靜下心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靠那顆不太靈光的腦袋也無沒辦法保證他能通過這種正規途徑出人頭地。

原本隻是打算回京後冷眼旁觀順便找點發財的事做,卻意外地因為辛棄疾和朱熹的私人關係而選擇了幫慶王出個餿主意。雖說是與當初的想法有些背道而馳惹上了不必要的麻煩,但考慮到即將獲得的巨大利益,魚寒倒也還能欣然接受。可讓這個正躲在家中和自家兄弟算計此次能撈到多好好處的混蛋沒想到的是,他那個借口還真被孝宗皇帝給利用上了。

剛去吏部辦完了手續,回到朱熹的小院內還沒功夫喝上一口熱茶,就突然得知宮裏又來人了。還是當年那位曾經有過接觸的內侍李大人,還是那副趾高氣昂瞧不起人的模樣,所要找的還是魚寒這不為旁人所注意的小混蛋,就連那聖旨的內容都是同樣讓人聽了有些傻眼。

高高在上連麵都沒見過的孝宗皇帝又給魚寒寫了封親筆信,這不是關鍵。聖旨裏明確要求某個成州童生在家認真準備,以便能夠以最佳狀態參與到下一場科舉考試當中,這也沒什麼特別的。可問題是,官家幹嘛要鄭重其事地下旨讓一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甚至連王八拳都使不利索的小混蛋去參加武舉考試?更加誇張的是,這場考試將在兩個月後進行。

如此不靠譜的要求,莫不是孝宗皇帝最近看了什麼奇談怪誌,覺得這天下間真有那種能夠飛天遁地一拳打出足以令得山崩地裂日月無光的奇人異士,而且數量還多得足以在民殷國富的大宋泛濫成災。以至於隨便在街上逛一圈都能碰到那麼一兩個正急著尋求傳人的地球衛士,然後人家會看在魚寒骨骼清秀的份上無償或有償地幫忙給他打通任督二脈?或者是在期待某個混蛋出門就被野狗追得走投無路,不得不跟當年在臨洮時的一樣隻能閉著眼睛朝懸崖下跳,就可以因為缺少了藤網的阻隔而在機緣巧合下學會了驚世駭俗的至高武學?

一個荒唐得就連翟崇儉那種憨貨都會認為是純屬閑得無聊把自家兄弟當猴耍的命令,沒人知道孝宗皇帝到底出於怎樣的考慮,但可以肯定的是魚寒就算有再多的困惑又再多的不滿,也還得照著去做。因為那是聖旨,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和實力還沒資格說個不字,除非他敢跑回羅殿去扯大旗造反,然後等著朝廷大軍把他給擰出來切成片剁成肉泥。

既然魚寒沒膽子抗旨不尊,既然所有人都覺得讓他去參加武舉是眼下最正確的選擇,當然就得趁著這兩個月的時間做好一切應有的準備。好在雖然暫時沒辦法找來傳說中能夠通過某種特殊方式傳授百年功力的絕世高手,魚寒身邊也確實不乏武藝高強之輩。

文武雙全能夠於百萬軍中擒敵主將的辛棄疾就別指望了,人家忙著呢。孝宗皇帝用默許的方式批準了那個陰謀的執行,為了避嫌更多的則是為了防止消息的走漏,在朝廷不方便直接參與的情況下這事當然還得交給慶王去完成。可由於一時間確實找不到能把成本壓到那麼低的負責人,魚寒這個穿越而來的贗品製造者也得償所願接過了這差使,賴著不走的辛大俠當然就隻能無比委屈地成為了他與慶王之間的聯絡使者。

而除了要穿梭於兩地之間,按照魚寒的要求通知慶王準備好造假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幫手,辛棄疾還得抽空去和朱熹監督新家的建造工作。雖說正隆通寶隻能在金國北地流通,會被某個混蛋在仿造的過程中擅自截留並使用的風險已經被降到了最低,但這畢竟是煙熏火燎的鑄造工作。就算不考慮現在這個小院的麵積無法修建相關設施,那不還得顧慮到若是不小心失了火會殃及到周邊民宅麼?

“雙手平舉,提臀收腹,挺胸抬頭!”辛大俠的事情太多實在抽不出空,某個總是橫挑眉毛豎挑眼的榆木腦袋也不在,可小院內不還有個比他們更能鎮住魚寒的人存在麼?上官倩妤一旦認起真來,那可是連朱熹都會大加讚譽的。她既然領受了任務,還會因為要收拾的人是自己未來夫婿而手下留情?這也就幸虧人家手裏拿的隻是一根尋常柳枝,要換了三尺長劍的話,某個混蛋怕是連慘叫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