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劉備三顧茅廬

劉備投靠荊州劉表,屯駐在新野。多年來寄人籬下的動蕩生活,使劉備很難實現政治抱負。這時渴望建功立業的劉備,決心尋求有遠識的人輔佐自己,以便盡早擺脫勢單力孤的困境,擴充自己的實力。

一天,當地的名士司馬徽對劉備說:“能看清天下大勢的,是那些有真才實學的英雄俊傑。我們這裏的‘臥龍’和‘鳳雛’就是這樣的俊傑。”劉備忙問:“他們都是誰?”司馬徽說:“這二人是諸葛亮和龐統。您得到二人當中的一個,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了。”

建安十二年(207年)初春,劉備決定親自拜訪襄陽隱士諸葛亮。

當時,二十七歲的諸葛亮正在襄陽以西的隆中隱居。這位有政治抱負的青年,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立誌要幹出一番事業來。他雖然躬耕隆中,但卻苦讀經史,熟知天下興衰的道理,還潛心鑽研兵法,兼備將才。同時,他也時刻注視著現實政治鬥爭的形勢。

為了拜見諸葛亮,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到隆中一連去了三次。前二次都沒有訪到,劉備仍不肯罷休。第三次去的時候,終於如願以償,在草廬見到了這位才華出眾的年輕人。劉備說:“久慕大名,兩次拜訪,未能相見。今日如願,實平生之大幸。”

諸葛亮說:“蒙將軍不棄,三顧茅廬,真讓我過意不去。亮年輕不才,恐怕有失厚望。”

劉備誠懇地說:“現在漢瓦解,群雄混亂,奸臣專權,主上蒙塵。我不度德量才,想伸張大義於天下,完成統一大業,振興漢室。由於智術短淺,屢遭失敗,至今一無所成。不過,我的壯誌並未因此減退,仍然想幹一番事業。望先生多多指教。”

劉備的謙虛態度使諸葛亮很受感動,於是,諸葛亮便將天下形勢向劉備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為劉備籌劃了實現統一的戰略和策略,勾畫了三國鼎立的藍圖,既高瞻遠矚,雄心勃勃,又腳踏實地,切實可行。

劉備認為諸葛亮是他所尋找的最理想的輔弼人才,就懇切地請他出來幫助自己。諸葛亮為他誠摯的態度所打動,決心輔佐劉備創建大業,實現安國濟民之誌,就毅然隨劉備來到新野,共商軍機大事。

劉備為求賢才諸葛亮,三次親顧茅廬,求得大賢,成就大事。三顧茅廬也成為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