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石柱(華表)(圖7-2)

石柱,在原梁文帝神道,有二。《丹陽縣誌》記載,石柱上題字“太祖文皇帝之神道”8個字,後“以雷劈墮地”倒榛莽中,字碑一右讀,一左讀,右讀者右邊失二字(原為每額四行,行二字)。知縣馮渭(字少渠,因為丹陽縣知縣,故稱直牧)曾親自前去訪之,在殘石中索之,得一石,才得“太”、“祖”、“文”字,而“皇”、“之”字缺其半耳。直牧命工拓之,然後請好友莫友芝(貴州省獨山縣人,道光時舉人,著名學者)複鏤數字以傳久矣。華表飽經風雨,有損。最近又一次大修補,使其巍然屹立。

八、句容市齊梁文化遺存

位於句容市石獅溝村東南(原為石獅鄉,今屬華陽鎮)的蕭績陵墓石刻,是六朝陵墓最大的石刻之一,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蕭績是梁武帝蕭衍的第四子,死於中大通元年(529)。墓前遺存石獸和石柱各一對,石獸凶猛健美。二石柱高六米多,柱礎刻二龍銜珠圖案,上立24道瓜棱形的神道石柱,瓜柱盡處上刻蟠螭圖案,再上是石額,上刻“梁故侍中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康簡王之神道”。

1.蕭績陵墓石刻全景(圖8-1)

九、寶島——台灣省齊梁文化遺存

在祖國美麗的寶島——台灣省,蕭姓是個大姓。據文獻和《台灣地區族譜目錄》所載的280多部蕭姓家乘所記,他們幾乎都是從我國南方諸省遷人的南蘭陵蕭氏後裔。民國《金門縣誌》記載:早在唐代,即有蕭姓由福建遷移。至明末清初,蕭姓人氏大批遷人台灣,1949年前後又是一個高潮,遂成望族,分居於台灣現有17個縣市。故,台灣省台北蕭氏宗親會將其會刊定名“蘭陵”,定期出版,與大陸及海內外蕭氏族人進行經濟和文化信息交流與聯係。蕭姓移居台灣,將其祖上創造的部分齊梁文化遺存也帶人了寶島,傳承弘揚。

為此,我們特選錄幾幀與他們進行學術交流時所拍攝的照片,說明齊梁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文化之一。

1.蕭氏始祖大心公畫像(圖9-1)

據史書和蕭氏族譜記載,蕭姓始祖名“0”,字大心,為商紂王庶兄“啟”

(即“微¥”)的後裔,周平王時生,莊王

十五年因平定“南宮萬”有功,封食采邑於“蕭”(今安徽蕭縣、今江蘇徐州一帶)。惠王七年,加封蕭邑為“蕭國”,因封賜姓“蕭”,遂成為蕭姓始祖。春秋時,楚滅蕭國,一部分族人逃亡山東蘭陵居住,故稱“蘭陵蕭氏”。東晉初,曾任淮陰令的蕭整(蕭何的二十世孫)為避北方戰亂,率大批族人南遷晉陵武進縣之東城裏(今江蘇常州武進萬綏一帶)定居,生息繁衍,遂成望族,稱為“南蘭陵蕭氏”。在台灣諸多蕭氏宗廟裏有蕭大心的畫像供族人奉祀。

漢朝鄹侯蕭何公神像(圖9-2)

秦末,蕭何因輔佐劉邦建立漢朝(西漢)有功,被封為“鄭侯”。大陸和台灣的《蕭氏家譜》都尊蕭何為蕭氏一世祖。梁朝史官蕭子顯所撰《南齊書?高帝紀》、唐代姚思廉所撰《梁書?武帝紀》中,皆雲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是蕭何的後代,是僑居晉陵(常州)武進縣的高祖、曾任淮陰令蕭整的後人,係出南蘭陵蕭氏同族。圖9-2為台灣各地民間奉祀的蕭何神像。

齊高帝蕭道成公畫像(圖9-3)

齊高帝蕭道成(427—482)的畫像,

在台灣各地的蕭氏宗廟、蕭府大帝殿幾乎都能見到,受到南蘭陵蕭氏族人的敬仰、祭祀。圖9-3為台中市寺院中的蕭道成畫像。

梁武帝蕭衍公畫像(圖9-4)

梁武帝蕭衍(464—549)的畫像,

在台灣各地的蕭氏宗廟、蕭府大帝殿,

同樣幾乎都能見到,受到南蘭陵蕭氏後裔的敬仰、奉祀。在南投縣的日月潭的中台禪寺,不僅有梁武帝畫像,還有他的塑像呢。圖9-4為蕭衍的畫像。

嘉義市蕭府大帝殿碑刻(圖9-5)

在嘉義市的滬龍鎮蕭府大帝殿,鏤刻著“鎮殿主帥梁武帝”的“飛鸞降筆指示”,教誨蕭氏後人,要修身養性,重諾誠信,清靜無為,積善守業,以江山社稷利益為重。

布袋蕭厝莊奉祀之齊竟陵宣王蕭子良公像(圖9-6—圖9-7)

在嘉義等市縣的蕭氏宗廟、蕭府大帝殿,齊朝竟陵王蕭子良(齊

高帝蕭道成的孫子)被稱為“主神”、“竟陵文宣王”,尤為南蘭陵‘蕭氏後人敬重,他們都稱是其後裔。圖9-6為布袋蕭厝莊奉祀之蕭子良(460—494)的神像。族人們除在大帝殿旁建有蕭府社戲台外,還專門成立了蕭子良基金會,在戲台一樓辦公。(圖9-7為蕭府社戲台)

圖9-6蕭府大帝蕭子良公神像 圖9-7蕭府大帝殿附設的蕭府社

戲台(二樓)一樓為蕭子良基金會辦公室。

台灣台北市蕭氏宗親會主辦,出版的會刊《蘭陵》刊頭

“蘭陵”刊名有力說明了現台灣省的蕭姓人氏是南蘭陵蕭氏的苗裔,海峽兩岸扇氏同宗共祖是一'家人。

*台灣省齊梁文化遺存照片除圖9-5,均由台灣南蘭陵蕭氏後人蕭忠義先生所攝。

附錄

錄以備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的有關齊梁文化的書籍一覽表

我國進人新的曆史時期以來,國內出版的有關齊梁曆史、齊梁文化的著作越來越多。茲選取一部分著作(不含學術論文、學位論文、畢業論文和本市文史工作者近年出版的專著或有關著作)列簡表如下,供廣大讀者了解,研究者參考。從表格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我國學術界(包括史學界)、教育界、文學藝術界、新聞出版界等的專家、學者們,尤其是一些著名學術大師、曆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等,對齊梁文化、對齊梁蕭氏皇室主要成員生平、故裏、籍貫等的普遍的、廣泛的、一以貫之的認同和主流觀點,可以看到他們治史治學的嚴謹,定會獲益良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物中有關齊梁文化的判斷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