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對此事進行了解釋:由於淘寶網賣家增長非常快,推出這項服務是希望讓新的賣家獲得平等的競爭機會。但是,有的網友卻認為淘寶此舉恰恰違反了公平原則。
阿裏巴巴對大家承諾:3年不收費的承諾不會改變,“招財進寶”並不是為了收費。目前淘寶有2 800萬件商品,不久甚至會有5 000萬件,如果按照商品上線的時間來決定商品的位置的話,那麼後上線商品的交易概率將大大降低,淘寶希望通過這一服務維持正常的市場秩序,通過“看不見的手”調節優化市場環境。
馬雲對此事非常重視。5月29日,他又在淘寶論壇上以風清揚的署名發了一篇帖子。以下節選的是馬雲關於推出“招財進寶”的再次解釋。
“第一點:今天的淘寶網不是要思考如何賺錢,而是要思考如何做成全世界最好的!
“淘寶網既然決定了要免費3年,我們就決不會也沒必要破壞自己的承諾。做出3年免費的承諾是所有股東和董事們一致同意的嚴肅大事。今天沒有一個股東再要求我們在淘寶收費賺錢。有人說我們的資金壓力很重,但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今天我們公司擁有的現金儲備至少可以為淘寶網再免費20年!所以大家絕對可以信任淘寶網。
“第二點:我們知道自己在創造中國電子商務的曆史!
“我們未來一定要找到一種公平合理的收費模式,希望實現一種能夠讓願意付費的人付費,不願意付費的人可以永遠免費的理想商業模式。讓淘寶網能發展,讓會員能發財,讓買家能快樂的模式。我們想走別人不敢走或沒人敢走的路,開造中國電子商務的曆史!
“第三點:絕不是因為出於錢的考慮。
“推出‘招財進寶’原本是想幫一些網店店主們創業更順利一點。我們是覺得淘寶網一定要做些大膽的嚐試而絕不是因為出於錢的考慮。很多店主想給自己的網店做點小投資,讓自己的小店效率更高、訪問量更大!在我看來是個小小的投資遊戲,是讓很多小店主們‘小賭怡情’一把的功能而已,與其他淘寶網推出的功能沒多大區別。”
終於,在馬雲誠摯的致歉和可行的挽回措施之下,這一次的事件終於得以平息。
在馬雲看來,一個企業如果把災難當公關,無異於一種放棄,但是阿裏巴巴不能放棄,“淘寶”不能放棄,所以馬雲不能容許“災難公關”的出現,馬雲對全體員工說:“放棄是很容易的,但我們決不會放棄我們第一天的夢想!”
碰到一個強大的對手時,
你該做的不是挑戰而是彌補
市場是麵向所有人的,不管你做得有多好,都不可能消除所有的對手。尤其是那些強勁的競爭者,一味地打壓對方,最後受傷害的往往是自己。
在一期《贏在中國》節目上,馬雲點評選手時說:“年輕人創業的時候都會犯的一個錯誤,都希望每個人來用我的產品和服務,這是不可能的,定位要準確才能做好,對所有的創業者,包括你也有一個建議,少做就是多做,不要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個強大的對手或者榜樣的時候,你應該做的不是去挑戰它,而是去彌補它,做它做不到的,去服務好它,先求生存,再求戰略,這是所有商家的基本規律,你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去跟人家挑戰肯定是不行的,先生存再挑戰這樣贏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大。”
在馬雲看來,遇到一個好的競爭對手,該做的不是挑戰而是彌補,這就像武俠小說裏所描寫的,一個有資質的人才總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比武中得到一些非同尋常的頓悟。我們應該從對手的優點中得到啟發,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競爭者是一個最好的老師。就像馬雲在《馬雲點評創業》中所說的:“我認為選擇優秀的競爭者非常重要,我們要善於選擇好的競爭對手並向他學習。”
在馬雲看來,競爭最大的價值,不是戰敗對手,而是通過向對手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馬雲說:“競爭者是你的磨刀石,把你越磨越快、越磨越亮。”所以,當eBay窺視中國市場時,馬雲選擇了eBay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馬雲認為,競爭是一種遊戲,不是你死我活的事兒。電子商務行業的成熟是多個互聯網公司共同發展的結果,隻有競爭才會有更快速的發展。而對於eBay這個競爭對手,淘寶網總裁孫彤宇則生動的把它比作一個非常好的“陪跑員”。在《馬雲如是說——中國頂級CEO的商道真經》一書中,也提到了馬雲愛將孫彤宇的說法。他說:“就像小時候我考體育,跑百米有一個非常深刻的體會,一開始不懂,兩個人兩個人地考,我就找一個比我差的人,我覺得我比他跑得快,感覺很爽。後來我發現不對,我要找一個比我跑得快的人,這樣兩個人一塊跑,我才會跑出比原來好的成績,因為他跑在我前麵,我想要超過他,這是‘陪跑員’的責任。我覺得對於企業來說,這可能比較自私。但如果身邊有一個跑得慢的人,你真的很爽,尤其是離得很遠了,你不斷地回頭去看,甚至還停下來朝他望望,有可能還點根煙抽抽。所以,我們要的是比我們跑得快的人。”
馬雲說希望能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中看到一個百花齊放的景象。阿裏巴巴為其他公司提供了經驗教訓和資源,其他公司發展起來,也會給阿裏巴巴帶來很多好處。馬雲認為在任何一個行業裏,一枝獨秀都是非常危險的。有對手參與競爭的同時,雙方可以一起把蛋糕做大,正如競爭戰略第一權威——哈佛商學院邁克爾·波特教授所言:“競爭對手的存在能夠增加整個產業的需求,且在此過程中企業的銷售額也會增加。”這才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對待競爭對手所應該持有的態度。
每天要麵對的是困難和失敗,
而不是成功
年輕的創業者,總是在幻想自己成功的一天是什麼樣子,或者企業做大、做強以後是什麼樣子,其結果就容易忽視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從而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針對這種心理,馬雲曾經忠告所有創業者說:“創業者要永遠告訴自己一句話——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麵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
創業的過程就是要麵對困難、戰勝困難的過程,100個創業者中,有可能95人都死掉,連聲音都聽不到,甚至連“哎呀”一聲沒聽到就死了,還有的是死死拽住山頭然後掉下去,隻有1個人可以搖搖晃晃地走過去。要創業就必須經曆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要在心理上準備好。而馬雲也正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
在創建阿裏巴巴時,馬雲經曆了很多困難,但最終他都一一戰勝了。在《阿裏巴巴神話——馬雲的美麗新世界》一書中,馬雲回首自己的創業經曆時說:“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要有這個心理準備:每天要思考自己未來的10年、20年要麵對什麼。要記住,你碰到的倒黴的事情,在這幾十年遇到的困難中,隻不過是很小的一部分。創業的過程雖然有很多痛苦,但隻要克服了這些困難,你就會獲得最終的成功。到時候你就會說:我奮鬥過了,我得到了快樂。”
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阿裏巴巴光輝燦爛的一麵,其實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創業的過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在《和馬雲一起創業》一書中提到,馬雲說:“我們阿裏巴巴所經曆的,大家看到輝煌的一麵隻占20%,艱難的一麵達80%,五六年以來我們都是一路挫折走過來,沒有輝煌的過去可談。”
比如,2001年全球互聯網遭遇“寒冬”的時候,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持續下跌,全球網絡泡沫的逐漸破滅,使得國內大批的IT企業都倒下去了,阿裏巴巴這個本身就“年幼體薄”的小公司更是遭遇了很大的打擊。但馬雲始終笑對困難,他認為創業就像人生一樣,最重要的是你經曆了什麼,而不是獲得了什麼,隻要自己永不言棄就會有希望。於是阿裏巴巴以“贏利一元錢”為目標“活了下來”。
麵對困難,馬雲看得很開,《馬雲如是說——中國頂級CEO的商道真經》一書這樣闡述了馬雲的觀點:“人生是一種經曆。成功是在於你克服了多少困難,經曆了多少災難,而不是取得了什麼結果。我希望等我七八十歲的時候,我跟我孫子說的是,你爺爺這輩子經曆了多少,而不是取得了多少。”這種心態,也應該是所有創業者應該具有的。
在創業之前,如果沒有足夠的抗打擊能力、抗失敗能力、承受各種挫折和委屈的能力,隻看到光明的未來,還是不要開始的好。要知道人生之路正如鬆下幸之助所言: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總是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作為一個創業者,必須以率直、謙虛的態度,樂觀地向前,始終把麵對失敗、克服困難當成迎接成功的最佳磨煉!
不做沒有把握的事
馬雲在哈佛作講演的時候,有學生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馬雲開玩笑地說:“我為什麼能夠成功?原因有三,第一是我沒有錢;第二是我對於Internet一竅不通;第三是我想得像傻瓜一樣。”馬雲說的是實話。創業時他的確沒有資金,把自己和員工壓箱底的錢都拿出來了才湊出起步資金。他也的確不懂互聯網技術,據說他的電腦水平隻能夠收發郵件。但是有一點他沒有說,馬雲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這是他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在《阿裏巴巴神話——馬雲的美麗新世界》一書中提到,馬雲說:“這個世界不是因為你能做什麼,而是你該做什麼。”大家都知道馬雲第一次下海創業是做翻譯社。為什麼做翻譯呢?是因為馬雲的英語特別好,毫不誇張地說,“可能當時在杭州是英語最好的一個人”。所以馬雲才敢辦海博翻譯社。而後來馬雲之所以搞阿裏巴巴,原因就在於他對電子商務熟悉。馬雲正式下海後搞的第一個項目就是中國黃頁,中國黃頁實際上就是最早的電子商務。也正是搞中國黃頁的經曆,使馬雲認識到了中國中小企業迫切需要信息,使他對電子商務的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做起來才如魚得水,最終取得了成功。而這也正是馬雲的經營之道——隻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
作為創業者,無論是從一個行業轉入另外一個行業,還是初入商場從事一項新的行業,都應該先從自己熟悉的入手。各行各業都能賺錢,關鍵就在“熟悉”兩字。熟悉一個行業到一定程度或相當的程度,創業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如果自己沒有這方麵的能力,隻憑主觀臆斷,想要“見食就吃”,一旦大意或者市場發生了變化,就無法應付,最後的結果隻能以失敗而告終。
常言說得好,隔行如隔山。有的事情即使你不懂也沒什麼,但是做生意如果你不懂,那麼就要冒著血本無歸的危險了。所以,創業需要謹慎,在開創事業或是拓展業務時,最好是有製勝的把握再動手。
首先,做好準備工作。在開始創業之前,就要做好深入細致的考察工作,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可行的計劃。還要做到知己知彼,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好事前的調查工作,客觀地分析創業所麵臨的困難,做最壞的打算,製定最好的對策,爭取把損失降至最低。這樣就算失敗了也不會有致命的傷害。如果沒有把握就盲目上馬,過於樂觀,一旦市場出現變化或是自己大意,就會陷於被動,導致最後的慘敗。所以,真正想創業,就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就是要求創業者一定要對某一行業摸熟吃透,不要光憑衝勁、激情、主觀想象來做事情。
其次,創業要做到有把握,就必須深入鑽研。如果真的看好了一個行業,但自己對該行業不是很熟悉,就一定要在創業之初好好研究它。如今是信息時代,可以隨時找到大量的有關信息。此外,還可以多和圈內人士交流,向他們學習,多去逛逛同行的公司、店鋪,和供貨商、經銷商多交流,同樣可以學到不少東西。此外,還可以專程向相關專家請教,請他們做你的顧問。這些都是降低創業風險的有效措施。
馬雲的明智在於他看到了每一個行業都有屬於自己的核心內容,自己如果不能夠吃透所從事的這一行業的話,就會在同業競爭中處於劣勢。所以,不管做哪一行,一定不能做沒有把握的事。
唐駿向右
唐駿曾無數次聲稱自己會成功,“真的是靠人際關係,但並不是特意爭取的人際關係”。然而,仔細研究唐駿的成長曆程就會發現事實並不是那樣簡單。試想,作為一個打工者,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能力,哪有不被老板拋棄的道理呢!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
不過是他們比別人多做了一些
曾經有人問唐駿:“怎樣才能像你一樣用7年的時間從工程師做到總裁呢?”唐駿的回答是:“比別人多向前邁出半步,成功的機會就多10倍。”的確,成功的經驗正如唐駿所說: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不過是他們比別人多做了一些而已。
唐駿認為:工作中,很多時候隻是因為你多努力了一點、多堅持了一下,人生曆程卻由此改變。因為你多走的那一步,讓你離成功又近了一點。這也正是唐駿一貫的作風。
唐駿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沒有一個老板會喜歡對工作事事計較、一點也不肯多付出的員工。比如福特汽車公司原總經理柯金斯就曾經嚴厲地對待過這樣的下屬。
有一天,公司有急事,需要盡快發通告信給所有的營業處,時間緊,需要抽調一些員工協助。柯金斯安排一個做書記員的下屬去幫忙套信封時,那個職員卻不耐煩地說:“那不是我分內的事,我有權拒絕,我到公司來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柯金斯聽後非常生氣,但他仍平靜地說:“既然不是你分內的事就不做,那就請你另謀高就吧!”這個員工就因為拒絕做分外的事而失去了工作。
一個不肯比別人多做一點工作的員工,即便不會被炒魷魚,也不會受到重用,注定永遠不會有出頭之日。相反,多做一些分外工作則會為你獲得良好的聲譽,在以後職場生涯中,“好聲譽”也會成為你的一筆巨大的無形財富。
而且,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就會多一些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多一些技能、多熟悉一些業務,還能獲得老板的青睞,額外的付出總會得到額外的收獲,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打工者,不要總是羨慕那些取得了成功的人,認為他們是因為運氣好,如果讓你看到他們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你就不會相信他們靠的僅僅是運氣了。隻有越努力的人,運氣才會越好。
比如林先生,他從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升到部門經理,再到成為一家下屬公司的總經理,僅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他之所以能快速升遷,就是因為他一直以超越老板期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工作。
剛進公司的時候,林先生發現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而老板仍然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他想,如果這時候老板需要人幫忙的話,肯定沒有人在旁邊。於是,他決定每天下班後留下來,在需要時為老板提供一些幫助。
果然,工作時老板經常需要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這些工作都是老板親自來做。很快,老板就發現林先生在隨時等待召喚,於是逐漸養成招呼他的習慣。
下班後,林先生選擇自動留在辦公室,並且隨時做好幫助老板做些什麼的準備。雖然林先生並沒有因此獲得更多的報酬,但是他得到了老板的青睞,最終獲得了提升。
在職場上,一個人缺乏經驗,甚至沒有突出的能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不願意付出。如果你想要在工作上得到豐厚的回報,就不計報酬地去付出吧。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在公司沒有受到重用,往往就是因為缺少付出的態度和精神。
正如唐駿所說“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不過是他們比別人多做了一些”,每一個打工者都應該認識到這個道理。正所謂“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獲”,不要認為這是老板蠱惑員工拚搏努力的伎倆,事實上,這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上天給你的每個困境
都有其存在的正麵價值
《孟子·告子下》中雲: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見中國人向來是視磨難為人生寶貴經曆的。而唐駿更是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他認為:磨難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這種堅毅性格的養成,還要從唐駿小時候的家境說起。在《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一書中,唐駿把對自己出生那個時代的全部記憶概括為:“我出生在三年自然災害後的第一年,父母親都是普通工人,家裏3個兒子,所以那時候家境很困難。他們當時最發愁的事就是自家的房子那麼小,將來3個兒子娶媳婦可怎麼辦!”所以在唐駿幼小的心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雙手,為家裏蓋一棟房子。
於是為了籌錢,唐駿和哥哥弟弟每天一放學就到常州的京杭大運河邊撿磚頭、石頭和瓦片。3個瘦小的男孩,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拉著板車、挑著竹簍,泡在冰冷的運河水裏撿石頭。雖然房子並不可能憑3個小孩子的力量建起來,但這段經曆卻給唐駿的人生帶來了寶貴的財富,現在,唐駿回憶起那段時光還會常常告誡自己:“小時候什麼苦我都吃過。現在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再回到一無所有我還是有信心重新來過。”
事實正如唐駿所經曆的那樣:磨難是上天賜予的寶貴財富,上天給你的每個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麵價值。所以,永遠不要抱怨,而是應該借助這些可貴的人生經曆,為自己的事業開創更廣闊的天地!
關於霍金的黑洞理論和量子學說,即使你不太明白,但也會有所耳聞。霍金的坎坷經曆和堅強意誌,相信你也不會感到陌生。
霍金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在21歲的時候,就不幸地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從這一年開始,由於肌肉嚴重衰退,他失去了行動能力,手不能寫字,話也講不清楚,隻能躺在輪椅上生活。
但是,身體的磨難和精神的痛苦,並沒有擊倒這個中樞神經殘廢者。他在天文學的尖端領域——黑洞爆炸理論的研究中,通過對“黑洞”臨界線特異性的分析,獲得了震動天文界的重大成就,並因此榮獲1980年度的愛因斯坦獎金。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知道他的人。如今,他已被稱為在世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代的愛因斯坦。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磨難,當我們麵對這些磨難的時候,能甘心逃避嗎?你當然知道不能。磨難擺在前進的路上,是讓我們運用智慧來克服的,我們隻有在克服磨難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成長。
也許你不知道原一平是誰,但在日本壽險業,他卻是一個聲名顯赫的人物。他最窮的時候,甚至連坐公共汽車的錢都沒有。那麼是什麼成就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呢?是磨難。
原一平23歲那年離開家鄉,到東京闖天下。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推銷,但到了27歲還是一事無成。也就在這一年,他走入了明治保險公司,勉強當了一名“見習推銷員”。當時,原一平沒有辦公桌、沒有薪水,在成為推銷員的最初7個月裏,他連一分錢的保險也沒拉到,當然也就拿不到分文的薪水。為了省錢,他隻好上班不坐電車,中午不吃飯,晚上睡在公園的長凳上。然而,這一切都沒能讓原一平放棄,他依舊整日奔波,拚命工作,為了不使自己有絲毫的鬆懈,經常不斷“抽打”自己。他每天精神抖擻,不斷微笑著和擦肩而過的行人打招呼,終於感染了一位紳士,簽下了第一張保單。更令他驚喜的是,那位紳士是一家大酒店的老板,幫他介紹了不少業務。從這一天開始,原一平的工作業績開始直線上升。到年底統計,他在9個月內共實現了168萬日元的業績,公司同仁頓時對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