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2)

[37]參見拙著:杜保瑞,2003年月,<董仲舒政治哲學與宇宙論進路的儒學建構>,《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52期,頁19至40。

[38]張載《正蒙》<動物篇>。

[39]參見其言:「地純陰凝聚於中,天浮陽運旋於外,此天地之常體也。恒星不動,純係乎天,與浮陽運旋而不窮者也;日月五星逆天而行,並包乎地者也。地在氣中,雖順天左旋,其所係辰象隨之,稍遲則反移徙而右爾,間有緩速不齊者,七政之性殊也。月陰精,反乎陽者也,故其右行最速;日為陽精,然其質本陰,故其右行雖緩,亦不純係乎天,如恒星不動。金水附日前後進退而行者,其理精深,存乎物感可知矣。鎮星地類,然根本五行,雖其行最緩,亦不純係乎地也。火者亦陰質,為陽萃焉,然其氣此日而微,故其遲倍日。惟木乃歲一盛衰,故歲曆一辰。辰者,日月一交之次,有歲之象也。」。張載《正蒙》<參兩篇>。

[40]張載《正蒙》<大心篇>。

[41]張載《正蒙》<誠明篇>。

[42]張載《正蒙》<誠明篇>。

[43]張載《正蒙》<誠明篇>。

[44]張載《正蒙》<神化篇>。

[45]張載《正蒙》<神化篇>。

[46]張載《正蒙》<誠明篇>。

[47]張載《正蒙》<大心篇>。

[48]張載《正蒙》<大心篇>。

[49]張載《正蒙》<大心篇>。

[50]張載《正蒙》<誠明篇>。

[51]張載《正蒙》<誠明篇>。

[52]張載《正蒙》<誠明篇>。

[53]張載《正蒙》<誠明篇>。

[54]參見其言:「德不勝氣,性命於氣;德勝其氣,性命於德。窮理盡性,則性天德,命天理。氣之不可變者,獨死生修夭而已。故論死生則曰「有命」,以言其氣也;語富貴則曰「在天」,以言其理也。此大德所以必受命,易簡理得而成位乎天地之中也。所謂天理也者,能悅諸心,能通天下之誌之理也。能使天下悅且通,則天下必歸焉;不歸焉者,所乘所遇之不同,如仲尼與繼世之君也。「舜禹有天下而不與焉」者,正謂天理馴致,非氣稟當然,非誌意所與也;必曰「舜禹」雲者,餘非乘勢則求焉者也。」<誠明篇>由此可見,因為張載也指出孔子並未得位,雖然他以「所乘所遇之不同」來解說,但這就表示了「氣形」對得位已經形成決斷性影響,因此「大德必得位」的命題張載不算是處理得很徹底的。

[55]張載《正蒙》<神化篇>。

[56]張載《正蒙》<神化篇>。

[57]張載《正蒙》<天道篇>。

[58]張載《正蒙》<天道篇>。

[59]張載《正蒙》<神化篇>。

[60]張載《正蒙》<神化篇>。

[61]張載《正蒙》<神化篇>。

[62]張載《正蒙》<神化篇>。

[63]張載《正蒙》<神化篇>。

[64]張載《正蒙》<誠明篇>。

[65]張載《正蒙》<神化篇>。

[66]張載《正蒙》<大心篇>。

[67]張載《正蒙》<天道篇>。

[68]張載《正蒙》<神化篇>。

[69]張載《正蒙》<中正篇>。

[70]張載《正蒙》<神化篇>。

[71]張載《正蒙》<太和篇>。

[72]張載《正蒙》<太和篇>。

[73]張載《正蒙》<神化篇>。

[74]張載《正蒙》<太和篇>。

[75]張載《正蒙》<大心篇>。

[76]張載《正蒙》<大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