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3)

麵牆

論語雲。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猶麵牆而立也歟。言其一物無所見。一步不可行也。

妙喜曰。昔晦堂作黃龍題名記曰。古之學者。居則巖穴。食則土木。衣則皮草。不係心於聲利。不籍名於官府。自魏晉齊梁隋唐以來。始剏招提。聚四方學徒。擇賢者規不肖。俾智者導愚迷。由是賓主立。上下分矣。夫四海之眾。聚於一寺。當其任者。誠亦難能。要在總其大。捨其小。先其急。後其緩。不為私計。專利於人。此汲汲為一身之謀者。實霄壤矣。今黃龍以歷代住持。題其名於石。使後之來者見而目之曰。孰道德。孰仁義。孰公於眾。孰利於身。嗚呼可不懼乎(石刻)。

籍名

但身離塵世。跡寄煙霞。故有司文籍不得著其名也。

楚浪切。初造也。

汲汲

小人為利。而無少暇。

張侍郎子韶。謂妙喜曰。夫禪林首座之職。乃選賢之位。今諸方不問賢不肖。例以此為僥倖之津途。亦主法者失也。然則像季固難得其人。若擇其履行稍優。才德稍備。識廉恥節義者居之。與夫險進之徒。亦差勝矣(可菴集)。

津途

渡水處曰津。陸行處曰途。

妙喜謂子韶曰。近代主法者。無如真如喆。善輔弼叢林。莫若楊岐。議者謂慈明真率。作事忽略。殊無避忌。楊岐忘身事之。惟恐不周。惟慮不辦。雖衝寒冐暑。未甞急己惰容。始自南源。終於興化。僅三十載。總柄綱律。盡慈明之世而後已。如真如者。初自束包行腳。逮於應世領徒。為法忘軀。不啻如饑渴者。造次顛沛不遽色無疾言。夏不排窗。冬不附火。一室翛然。凝塵滿案。甞曰。衲子內無高明遠見。外乏巖師良友。尠克有成器者。故當時執抝如孚鐵腳。倔強如秀圓通。諸公皆望風而偃。嗟乎。二老實千載衲子之龜鑑也(可菴記聞)。

輔弼

扶助也。如朝廷有股肱之臣。則天下治。叢林有賢智衲僧。則法門興也。

衝寒下

謂隆冬盛暑之時。或執勞。則踴躍以身先之。未甞有懶惰之容。現於顏麵也。

始自南源

楊大年。以書抵宜春太守黃守旦。使請師出世說法。守以南源致請。後謁神鼎。鼎嘆曰。汾陽有此兒耶。師自此名重四方。定林沙門本延。有道行。雅為士大夫敬信。見鼎稱讚慈明知見。可興臨濟之道。時道吾虗席。延白郡守請以主之。法令整肅。忘軀為眾。後遷石霜。又居福巖。又住興化。

總柄綱律

統束也。謂統束叢林。權衡僧任。立綱陳紀。整頓規繩。救時之弊也。

為法下

惟知有佛法。而不知有其身也。

造次

急遽苟且之時。

顛沛

傾覆流離之際。

勃然而變其色也。疾也。

剛硬孤高。不近人情。

孚鐵腳

長蘆應天永孚禪師。嗣泐潭懷澄。其遊方至一旅邸。有娼女所逼不惑。女告母。母嘆。曰真佛子也。故叢林雲。平生孚鐵腳。道價喧宇宙。

仆也倒也。論語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龜鑑

龜知未來之禍福。鑑照現在之妍[娟-月+蟲]。

子韶同妙喜萬菴三人。詣前堂。本首座寮問疾。妙喜曰。林下人身安然後可以學道。萬菴直謂不然。必欲學道。不當更顧其身。妙喜曰。爾遮漢又顛邪。子韶雖重妙喜之言。而終愛萬菴之語為當(記聞)。

本首座

即博山悟本也。

去聲。發言之中節也。

子韶問妙喜。方今住持何先。妙喜曰。安著禪和子。不過錢糓而已。時萬菴在座。以謂不然。計常住所得。善能撙節浮費。用之有道。錢糓不勝數矣。何足為慮。然當今住持。惟得抱道衲子為先。假使住持有智謀。能儲十年之糧。座下無抱道衲子。先聖所謂坐消信施。仰愧龍天。何補住持。子韶曰。首座所言極當。妙喜回顧萬菴曰。一個個都似你。萬菴休去(已上並見可菴集)。

撙節

量其所入。度其所出。節儉廉約。無使奢侈。

積聚也。嗣也。如太子嗣君。故謂之儲。

萬菴顏和尚曰。妙喜先師。初住徑山。因夜參。持論諸方。及曹洞宗旨不已。次日音首座謂先師曰。夫出世利生。素非細事。必欲扶振宗教。當隨時以捄弊。不必取目前之快。和尚前日作禪和子。持論諸方。猶不可妄。況今登寶華王座稱善知識耶。先師曰。夜來一時之說焉。首座曰。聖賢之學。本於天性。豈可率然。先師稽首謝之。首座猶說之不已。萬菴曰。先師竄衡陽。賢侍者錄貶詞。揭示僧堂前。衲子如失父母。涕泗愁歎。居不遑處。音首座詣眾寮白之曰。人生禍患。不可苟免。使妙喜平生如婦人女子。陸沈下板。緘默不言。故無今日之事。況先聖所應為者不止於是。爾等何苦自傷。昔慈明瑯琊穀泉大愚。結伴參汾陽。適當西北用兵。遂易衣混火隊中往。今徑山衡陽。相去不遠。道路絕間關。山川無險阻。要見妙喜。復何難乎。由是一眾寂然。翌日相繼而去(廬山智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