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3)

蓮池大師自警曰。先民有言。禹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我今衰殘。奚啻惜分。一彈指頃。毋雜用心。毋雜用心者。謂本參正念外。纔起一念雜想。即便掃除。攝歸正念。不可時刻延捱。今略開七事。真為生死出家。直欲一生了辦。務力守之。時時自警。

一不得畜資財。造房屋。買田地。置一切精緻好物。即經像等傳自太古。出自名家。皆勿留戀。一心正念  二不得作種種非緊要福緣事。姑俟他日大事已明。作之未晚。今且權置萬行門。一心正念  三不得於好色好味等起貪愛心。於好言贊譽我者。起貪愛心。不得於惡色惡味等起嗔惱心。於惡言譏毀我者。罵辱我者。種種拂逆我者。起嗔惱心。乃至過去未來事。或順或違。皆悉屏絕。堅壁固守一心正念  四不得吟作詩文。書寫真草。題帖對聯。修飾尺牘。泛覽外書。議論他人得失長短。乃至教憑臆見。而高心著述。禪未悟徹。而妄意拈評。緘口結舌一心正念  五不得交結親朋。應赴請召。遊山翫景。雜話閒談。凡種種世諦中事。除理所當為。決不可已者。餘悉休罷一心正念  六不得貪著放逸。恣縱睡眠。大事未明。提勞忍苦一心正念  七不得與世人競才競能。爭名爭勢。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誑稱知識。妄自尊高。惟應執卑守愚。終身居學地。而自鍛鍊。常精當進一心正念

憨山大師曰。念佛求生淨土。先是要了生死大事。今人發心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隻說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了。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雲。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是知愛乃生死根株。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亦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自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何曾有一念離此愛根耶。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今日方才發心念佛。隻望空求生西方。連生死之根。尚且不知。何曾有一念斷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隻聽長。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念到臨命終時。隻見生死愛根現前。那時方知佛全不得力。悔之遲矣。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斷者愛根。即日用現前。生家念佛。眼中見的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無一件不是愛的。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麵。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看看。者一聲佛。果能敵得者愛麼。果然斷得者愛麼。若斷不得者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

周克復淨土晨鐘曰。佛以貪嗔癡為三毒。貪毒在心而見之於身。則為盜。故或明或暗。皆謂盜取。五欲色為最。如來有言。使世間更有一事。如婬慾者。人之得道。蓋亦鮮矣。圓覺經雲。一切眾生。皆因婬慾而正性命。千生萬劫。向此中來。故淫慾偏重。八難三途向此中去。亦惟婬禍最慘。楞嚴經雲。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又雲。汝以婬心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輪轉三途。必不能出。此經首借婬室立言。蓋直從眾生根本無明。首拈立案。然後向道有機。實是如來頂門針法。又四十二章經雲。佛告諸沙門。慎無視女人。若見無見。慎無與言。若與言者。敕心正行。曰。吾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所汙。老者以為母。長者以為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敬之以禮。意殊當諦。惟觀自頭至足。自視內彼身何有。惟盛惡露諸不淨種。以釋其意。按此經語。實釋氏最典則之訓。不止沙門宜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