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3 / 3)

又曰。業報差別經雲。高聲念佛誦經。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徧十方。四三塗息苦。五外聲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十往生淨土。慈雲懺主雲。稱佛名時。以心緣歷。字字分明。使心口相繫。方能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滅罪良難。若恐心散。須高聲疾喚。心則易定。三昧易成故。懷感法師。決疑論中引大集日藏經雲。小念見小佛。大念見大佛。論釋曰。大念者。大聲念佛也。小念者。小聲念佛也。此皆聖教。有何惑哉。奉勸世人。厲聲念佛。三昧易成。小聲念佛。遂多馳散。學者方知。非常人能曉也。下品下生。臨終十念。少時猛利。諦心決斷。勝百年願力。今人稱佛。多不專精。散心緩聲。遂使現世成功者少。臨終感應事稀。故特示此法。勸念佛時。一心不亂。高聲念佛。聲聲相續。則不久成功也。

明空穀大師景隆曰。念佛一門。修行捷徑。識破此身不實。世間虗妄。唯淨土可歸。念佛可恃。緊念慢念。高聲低聲。總無拘礙。但令身心閒淡。默念不忘。靜鬧閒忙。一而無二。忽然觸境遇緣。打著轉身一句。始知寂光淨土。不離此處。阿彌陀佛。不越自心。然若將心求悟。反成障礙。但以信心為本。一切雜念。都不隨之。如是行去。縱然不悟。沒後亦生淨土。階級進修。無有退轉。優曇和尚令人提雲念佛者是誰。或雲那箇是我本性阿彌陀。謂是攝心念佛。參究念佛。今不必用此法。隻用平常念去。

蓮池大師曰。或問今見世人念佛者多。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答。此有三故。一者口雖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既是念佛。便要依佛所說。要積德修福。要孝順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愛。要夫妻相敬。要至誠信實。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陰隲方便。要慈湣一切。不殺害生命。不淩辱下人。不欺壓小民。但有不好心起。著力念。定要念退這不好心。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二者。口雖念佛心中胡思亂想。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念佛之時。按定心猿意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親在西方麵對。不敢散亂。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三者。口雖念佛。心中隻願。求生富貴。或說我等凡夫。西方無有我分。止圖來世不失人身。此則不合佛心。佛指引儞生西方。儞卻自不願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凡念佛者。決意求生。休得疑惑。且如天宮富貴。福盡也要墮落。何況人間富貴。能有幾時。若說儞是凡夫。西方無分。則聖賢都是凡夫做。安知儞不生西方也。便可發廣大心。立堅固誌。誓願往生。見佛聞法。得無上果。廣度眾生。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又曰。夫學佛者。無論莊嚴形跡。止貴真實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緇衣道巾。帶髮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魚擊鼓。好靜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羣做會。怕事之人。自可閉門念佛。不必定要入寺聽經。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裏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滅惡。如是念佛。號曰善人。攝心除散。如是念佛。號曰賢人。悟心斷惑。如是念佛。號曰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