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時不能躲在樹下
“轟隆隆……”外麵一陣雷聲,火火連忙捂住了耳朵。
火火媽把家裏的全部窗戶關嚴,防止雨水打進來。小家夥照舊閑不住,趴在窗台上看外麵的急風暴雨和沒有帶傘在路上四處逃散的行人。
“媽,你看!那有個阿姨帶著小朋友在樹下走呢!”火火媽尋聲望去,看見一個中年女子帶著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在人行道旁的一排槐樹下穿梭。
“張老師給我們講過,打雷下雨的時候,是不能在樹下躲雨的!”火火一臉嚴肅相!
嗬,小家夥還是懂些安全常識的。
【家長備課】給孩子講些安全常識
剛一開學,火火的班裏就開展了一堂安全常識普及課,講了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識。上了小學的孩子不再像幼兒園時那樣一刻不離家長和老師的看護,他們獨立活動的時間增加了,因此危險性也就相對增加了。所以,給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講一些安全常識,讓孩子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這非常重要。
入學家長會備忘錄之——一年級家長必須要告訴孩子的安全常識
1.讓孩子牢記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聯係方式和自己學校的名稱、班級和地址,以及至少一位老師的姓名和聯絡方式。
2.懂得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重要電話的打法。
3.知道轄區內或學校附近的派出所或報警點位置。
4.上下學走在路上、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要遵守的安全規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5.和爸爸媽媽或其他家人走散的話知道如何向人求救。
6.在學校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7.運動時的自我保護注意事項。
8.居家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9.外出遊玩、集體活動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10.遇到突發事故的緊急應對和簡單的急救措施。
紅燈停,綠燈行
“大馬路,寬又寬,
警察叔叔站中間。
紅燈亮了停一停,
綠燈亮了向前進。”
火火大聲地念著《交通安全歌》,火火媽在一旁翻看著學校剛發的《小學生交通安全規範手冊》。
小學生交通安全行為規範要求:
1.上下學過馬路要堅持戴小黃帽和走路隊製。
2.橫穿馬路時,要看清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3.走路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邊行走。
4.遇有人行過街天橋和地下過街通道時,要走過街天橋和地下過街通道。
5.不得在馬路上追逐打鬧、滑旱冰、滑滑板。
6.不得在車前猛跑過馬路,不追車不扒車,不在馬路上攔車打車。
7.乘坐公共電、汽車時要排隊等候,車停穩後要先下後上。
8.乘坐汽車時,不要把頭和手臂伸出車外;不準向車外拋灑物品。
9.乘坐小汽車坐在前排座位時,要係好安全帶,上下車時要從右側車門上下。
10.12歲以下兒童不要騎自行車上街。
【家長備課】給孩子講講交通規則
《小學生交通安全規範手冊》後麵還寫道:
遵守交通規則是我們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表現。從小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家長就要在家教會孩子懂得基本的交通規則:
1.讓孩子認識簡單的交通信號,如紅綠燈信號、車道燈信號、人行橫道燈信號等。
2.紅綠燈信號:綠燈亮時,準許車輛、行人通行,但轉彎的車輛不準妨礙直行的車輛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黃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但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和已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綠色箭頭燈亮時,準許車輛按箭頭所示方向通行;黃燈閃爍時,車輛、行人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
3.車道燈信號:綠色箭頭燈亮時,本車道準許車輛通行;紅色叉形燈亮時,本車道不準車輛通行。
4.人行橫道燈信號:綠燈亮時,準許行人通過人行橫道;綠燈閃爍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但已進入人行橫道的,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
5.認識人行橫道:在車行道上,有一條一條用白色直線連成的“走廊”,這就是人行橫道,它是專門為行人橫過馬路而漆劃的。駕駛員看見人在人行橫道內行走就會減速慢行,所以行人在人行橫道內過馬路比較安全。如果沒有人行橫道的話,走路要靠邊行走,不能東張西望,不能看書看報,不要忘記觀察路麵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