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2)(2 / 2)

這種組合模式呈現出一個倒金字塔形結構,各種投資在資金比例分配上大約為:儲蓄、外彙、房地產等投資為50%左右。

投資者要慎重采用這種模式,在作出投資決定之前,首先要正確估計出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無論是經濟能力,還是心理承受能力)。對於高薪階層來說,家庭財富比較殷實,每月收入遠遠高於支出,那麼,將手中的閑散資金用於進行高風險、高收益組合投資,更能見效。由於這類投資者收入較高,即使偶有損失,也容易彌補。

2.穩中求進型投資組合

這一類投資組合模式適用於中等以上收入、有較大風險承受能力、不滿足於隻是獲取平均收益的投資者,他們與保守安全型投資者相比,更希望個人財富能迅速增長。

這種投資組合模式呈現出一種錘形組織結構。各種投資的資金分配比例大約為:儲蓄、保險投資為40%左右,債券投資為20%左右,基金、股票為20%左右,其他投資為20%左右。

這一投資模式適合以下兩個年齡段的人群:從結婚到35歲期間,這個年齡段的人精力充沛,收入增長快,即使跌到了,也容易爬起來,很適合采用這種投資組合模式;45~50歲之間,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孩子成年了,家庭負擔減輕且家庭略有儲蓄,也可以采用這種模式。

3.保守安全型投資組合

這一類投資組合模式適用於收入不高,追求資金安全的投資者。

保守安全型投資組合市場風險較低,投資收益十分穩定。

保守安全型的投資組合模式呈現出一個正金字塔形結構。各種投資的資金分配比例關係大約為:儲蓄、保險投資為70%(儲蓄占60%,保險10%)左右,債券投資為20%左右,其他投資為10%左右。保險和儲蓄這兩種收益平穩風險極小的投資工具構成了穩固、堅實的塔基,即使其他方麵的投資失敗,也不會危及個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不能收回本金的可能性較小。

合理避稅——其實你可以交更少的稅

【經濟學釋義】

合理避稅也稱為節稅或稅務籌劃,指納稅人根據政府的稅收政策導向,通過經營結構和交易活動的安排,對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以減輕納稅負擔,取得正當的稅收利益。

【與讀者侃經濟】

一提到避稅,你可能會問:“納稅是不可推脫的責任,怎麼又要說合理避稅了?”“避稅不是違法犯罪的事麼?我們怎麼能做?”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辯證看待。避稅和逃稅不同,避稅是在合理的方式下,減少稅務支出,而逃稅是在必須納稅的項目上不納。

從目前看,個人可以通過投資避稅和收入避稅兩種方法有效避稅。

1.投資避稅

個人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我國對個人投資的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來合理避稅。目前對個人而言,運用得最多的方法還是投資避稅,投資者主要可以利用的有股票、基金、國債、教育儲蓄、保險產品以及銀行推出的本外幣理財產品等投資品種。

投資基金,由於基金獲得的股息、紅利以及企業債的利息收入,已經由上市公司在向基金派發時代扣代繳了20%的個人所得稅,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紅利的時候不再扣繳個人所得稅,目前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等開放式基金派發的紅利都是免稅的。對於那些資金狀況良好、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利用基金投資避稅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國債作為“金邊債券”,不僅是各種投資理財手段中最穩妥安全的方式,也因其可免征利息稅而備受投資者的青睞。雖然由於加息的影響,債券收益的誘惑力有所減弱,但對於那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老年投資者來說,利用國債投資避稅也是值得考慮的。

除此之外,對於那些家有“讀書郎”的普通工薪家庭來說,利用教育儲蓄來合理避稅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相比普通的銀行儲蓄,教育儲蓄是國家為了鼓勵城鄉居民積累教育資金而設立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免征利息稅,因此教育儲蓄的實得收益比其他同檔次儲蓄高出20%。但教育儲蓄並非是人人都可辦理的,其對象僅僅針對小學四年級以上(含)的在校學生,存款最高限額為2萬元。

除了上述投資品種之外,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本外幣理財產品也是可以避稅的。

在這些常見的投資理財產品之外,因為我國的稅法規定“保險賠款免征個人所得稅”,因此投資者還可以利用購買保險來進行合理避稅。從目前看,無論是分紅險、養老險還是意外險,在獲得分紅和賠償的時候,被保險人都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對於很多人來說,購買保險也是一個不錯的理財方法,在獲得所需保障的同時還可合理避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