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n
S=P×(1+r×n)
例如某銀行向某企業提供一筆為期5年、年利率為10%的200萬元貨款,則到期時該企業應付利息為:
I=P×r×n
=200×10%×5
=100(萬元)
本金和利息為:
S=P×(1+r×n)
=200×(1+10%×5)
=300(萬元)
複利是指將本金計算出的利息額再計入本金,重新計算利息的方法。這種方法比較複雜,借入者的利息負擔也比較重,但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因素,保護了貸出者的利益,有利於使用資金的效率。複利計算的公式為:
I=P×[(1+r)n-1]
S=P×(1+r)n
若前例中的條件不變,按複利計算該企業到期時應付利息為:
I=P×[(1+r)n-1]
=200×[(1+10%)5-1]
=122.102(萬元)
S=P×(1+r)n
=200×(1+10%)5
=322.102(萬元)
由此可見,和複利相對應的單利隻根據本金算利,沒有利滾利的過程,但這兩種方式所帶來的利益差別一般人卻容易忽略。假如投入1萬元,每一年收益率能達到28%,57年後複利所得為129億元。可是,若是單利,28%的收益率,57年的時間,卻隻能帶來區區16.96萬元。這就是複利和單利的巨大差距。
我們完全可以把複利應用到自己的投資理財活動中。假設你現在投資1萬元,通過你的運作每年能賺15%,那麼,連續20年,最後連本帶利變成了163665元了,想必你看到這個數字後感覺很不滿意吧?但是連續30年,總額就變成了662117元了,如果連續40年的話,總額又是多少呢?答案或許會讓你目瞪口呆,是2678635元,也就是說一個25歲的年輕人,投資1萬元,每年贏利15%,到65歲時,就能獲得200多萬元的回報。當然,市場有景氣有不景氣,每年都掙15%難以做到,但這裏說的收益率是個平均數,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再加上合理的投資,這個回報率是有可能做到的。
因此,在複利模式下,一項投資所堅持的時間越長,帶來的回報就越高。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得到的回報也許不理想,但隻要將這些利潤進行再投資,那麼你的資金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變得越來越大。經過年複一年的積累,你的資金就可以攀登上一個新台階,這時候你已經在新的層次上進行自己的投資了,你每年的資金回報也已遠遠超出了最初的投資。
當然,複利的巨大作用也會從投資者的操作水平中體現出來。因為,為了抵禦市場風險,實現第一年的贏利,投資者必須研究市場信息,積累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掌握一定的投資技巧。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克服一些困難,但投資者也會養成一定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在接下來的一年裏,投資者過去的知識、經驗和習慣會自然地發揮作用,並且又會在原來的基礎上使自己有一個提高。這樣堅持下來,使投資者越來越善於管理自己的資產,進行更熟練的投資,這是在實現個人投資能力的“複利式”增長。而投資理財能力的持續增長,使投資者有可能保持甚至提高相應的投資收益率。
財務自由——如何才能愜意地生活
【經濟學釋義】
財務自由,就是當你不工作的時候,也不必為金錢發愁,因為你有其他投資。當工作不是你養家糊口的唯一手段時,你便自由了,因而你也獲得了快樂的基礎,也達到了財務自由。
【與讀者侃經濟】
美國第一理財大師蘇茜·歐曼被譽為“全球最出色,最富有激情,也是最美麗的個人理財師”,也可能是身價最高的理財師——和她共進晚餐的費用是l萬美元。盡管如此,人們依然趨之若鶩,因為從她那裏獲得的理財建議,帶給你的財富可能遠遠不止1萬美元。她被《今日美國》雜誌稱作是“個人理財的發電站”。
財務自由不是擁有百萬、千萬美元,而是感覺到自由,了解你自己和你自己所擁有的,知道即使明天因為生病或是公司裁員你丟了工作,你也不會有大麻煩,仍舊可以舒適地生活一段時間,不必發愁立即找工作。
想達到這種財務自由,其實首先要做的就是樹立理財的意識。必須使已有的錢既保值又增值,選擇恰當的理財方式。現在適合個人投資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儲蓄、股票、保險、收藏、外彙、房地產等,麵對如此多的理財方式,最關鍵的問題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