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我們該抵製外國貨嗎 (2)(2 / 3)

加工貿易能夠迅速占領半壁江山,得益於改革開放初期,國內企業管理水平還不高,企業技術設備能力也不強,導致許多企業設備閑置。加工貿易的出現和發展恰逢其時,這對於我國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外市場、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加工貿易走到今天,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實施加工貿易最早的珠三角地區,有很多加工型貿易企業實際上隻是算作跨國企業的一個加工車間,還稱不上是一個完整的企業,因此無法與跨國企業討價還價。加工貿易麵臨的最大的問題,還是收益分配問題——我方所得份額太少。我國加工貿易產業整體競爭優勢仍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中低技術、成熟技術的工序上,加工製造檔次依然處於低端,缺乏自己的核心技術,所獲得的利潤也相當低,加上近年來國內國際競爭加劇,加工企業紛紛低價競爭,使得利潤越攤越薄。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考驗下,我國的加工貿易究竟何去何從,是向內地轉移,還是積極轉型?這是我國加工貿易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商品傾銷——低價難道就是中國的錯

【經濟學釋義】

傾銷是指某國的製造商或出口商將某種產品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國的貿易行為。1994年關貿總協定第6條的協議規定,如果在正常的貿易過程中,一項產品從一國出口到另一國,該產品的出口價格低於在其本國內消費的相同產品的可比價格,即以低於其正常的價值進入另一國的商業渠道,則該產品將被認為是傾銷。

【與讀者侃經濟】

位於西班牙東部的埃爾切市是個以製鞋業聞名的小城。從2004年9月14日開始,一向平靜的埃爾切街頭出現了一些匿名傳單,在鞋店比較密集的商業區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標語。這些傳單和標語的內容都差不多,讓人觸目驚心——“不用再為我們的鞋店擔憂了,起來做點實事吧。讓我們把那些進入我們城市的亞洲鞋倒出來燒掉吧!”另外,傳單還鼓動當地鞋商於16日晚7時在卡魯斯商業區進行示威遊行。

盡管街頭的大部分標語被一些善意的市民撕去,但到16日下午,卡魯斯商業區還是聚集了四五百名當地鞋廠主、鞋商和工人。他們高舉著“把亞洲鞋倒出來燒掉”的標語,喊著口號,向位於該區的幾家中國鞋店擁來。

這時,一輛載有一集裝箱鞋子的貨車正好停在華商陳九鬆的倉庫門口準備卸貨,這些遊行的人見狀立即包抄過來。他們一邊向貨車投擲石塊,一邊惡意謾罵。繼而,人群中的一些過激分子拿來汽油將貨車點燃。熊熊大火不僅吞沒了整輛貨車,還將旁邊的倉庫點燃。當地消防員和防暴警察接到消息後趕來驅散了鬧事者,並花了幾個小時將大火撲滅。然而,那輛貨車上的一集裝箱鞋子以及倉庫已被付之一炬,直接經濟損失達80萬歐元。

西班牙“燒鞋事件”屬於極端的民間反傾銷行為,但近年來中國企業被國外指控傾銷的事件屢屢發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按照傾銷的目的,商品傾銷可分為偶發性傾銷、間歇性傾銷和持續性傾銷三種形式。其中偶然性傾銷持續時間短、數量小,比如公司為了處理在國內市場上的積壓庫存,而以低價在國外市場上傾銷就屬這種情況。它對進口國沒有明顯的不利影響;相反,該國的消費者還會受益,所以,一般不會遇到反傾銷的打擊。而間歇性傾銷是指為了打擊競爭對手、形成壟斷,以低價的方式在國外市場銷售,一旦目的達到,就會利用壟斷力量提升價格,從而獲得高額利潤。這種傾銷顯然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競爭原則,進而破壞了國際貿易秩序,所以是各國反傾銷的打擊對象。持續性傾銷是指物期限地、持續地以低於國內市場的價格在國外市場銷售商品。

溫州鞋出口歐洲並不能構成傾銷行為。溫州鞋之所以價格如此低廉,在於中國產品具有成本優勢。製鞋業是比較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廉價的勞動力使得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中國製造產業工人的時薪費用大約為1美元/小時。與此相對應,最高的前聯邦德國地區達到28.28美元/小時,最低的斯裏蘭卡為0.5美元/小時,就此而言,中國的勞動成本確實很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