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本(1 / 1)

鄧生問:“忠信也,禮也,敬也,孰先?”甘泉子曰:“曷或先焉?曷或後焉?其一本乎!忠信、其心也,禮、其事也。莫非敬也。故敬而後有忠信,有忠信而後有禮容。”

陳公讚問:“三年學不至於穀。”曰:“其誌篤矣。顏、閔其人矣。開也,其庶矣乎!”

陳公讚問:“禹無間,然其無舉也歟?”曰:“無舉,非以語聖也。禹之聖也,其猶諸百煉之金矣乎!渾合無間,是之謂盛德。”

仕鳴問:“誠自成。”曰:“誠自我立也。”問:“道自道。”曰。“道自誠行也。”又問。曰:“有其誠則有其人,無其誠則無其人。無其人則生理息,生理息則物我喪。哀哉!是故,誠也者,成也。一人已,合內外而性之者也。故時措之宜,惟盡性者能之。”

甘泉子曰:“大其心,然後能全體天地之性。故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心之廣大也,物或蔽之,物或偏之,烏乎盡?盡也者,複其大者也,而性之全體焉見矣。今之小其心者,如掩鑒焉,一隙之明,照者幾希矣。故盡心、知性、知天。明乎此,然後存養有所措,學之能事畢矣。”

楊生曰:“心何為而可盡?”甘泉子曰:“其敬乎!至敬無累,明鑒無蔽。”問:“予欲無言。”曰:“四時行,百物生,其言之至乎!”“何謂至言?”曰:“其示之道體爾矣。其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乎!”

甘泉子語仕鳴曰:“佛老之學,陰道也;故尚鬼,其學也主靜。聖賢之學,陽道也;故尚人,其學也主動。主動者,其執事敬之謂乎!是故大易之道,貴陽而賤陰。君子慎動。”

書曰:“小德大德。”小大惟一,小德者,其川流乎!大德者,其敦化乎!其德惟一,實一無二。

登山觀海,學者其知聖道矣乎!大道之用囗囗囗囗囗一以貫之耳。成章後達,溥博淵泉而時出之,囗囗囗囗學之至矣。

陳生問“文質”。曰:“質也者,其貞幹乎!其於心也,為忠信。文也者,其華采乎!其於道也,為儀文。忠信而無文者,有之矣,以其陋也,故野。儀文而不忠實者,有之矣,以其誕也,故史。夫惟實德積於中,暢於四肢,內外合德,謂之有德,其彬彬之君子乎!是故性與天道,夫子之文章,其致一也。”

甘泉子曰:“吾觀於大易,而知道器之不可以二二也。爻之陰陽剛柔,器也;得其中焉,道也。器譬則氣也,道譬則性也。氣得其中正焉,理也,性也。是故性氣一體。或者以互言之,二之也夫。故孟氏曰:‘形色天性也。’又曰:‘有物有則。’則也者,其中正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其陰陽合德也乎!”

甘泉子曰:“先以目者,利攸往;先以知者,利於行。”或問焉。曰:“不惑。惑焉,不中矣;中,不惑也。世之冥行而不求之知,惑矣。是故中道者鮮矣。故曰:‘其中,非爾力也。’學者如射,射者審的而後發,發無不中矣。易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甘泉子曰:“智也者,其天道之貞,以終始萬事[乎!是故智]者,顯於始,藏於終。顯以生之,藏以成之。生之[者效發於]天;成之者效存於地。故智者可以知來,可以藏往,智[之]功用大矣哉!”

善學者如懸鑒焉,明其體矣,物至而照焉,不遷以就之。如遷就焉,本體亡矣。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遷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