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蠢人和死人,永不改變他們的意見。”生命的意義,就是改變。你每天的想法都會改變,道理很簡單,因為你每天都不一樣,而且每天的情況也不同,生命就是這個樣子。自然界也因四季的變換而依序進展。你想象一下,如果一棵樹在春天時倔強地拒絕抽發新芽,如果一朵花倔強地拒絕開放,如果一顆蔬菜或一粒果實倔強地拒絕生長或成熟,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不注意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常常心胸狹窄,固執己見。嚴重的固執己見容易導致剛愎自用。固執己見是一種消極的癖性,心胸開闊才是應有的態度。前者會導致失敗與孤立,後者則是獲得成功與友誼的保證。
隻要你肯向別人伸出友誼的手,隻要你肯學習別人的長處,隻要你了解別人和我們一樣有獲得成功的權利,你就不會再堅持己見了。你內心的成功元素會再度展開活動,而內心的失敗元素自然就會偃旗息鼓了。
跳上“海盜船”:招募比自己優秀的人
把那些“牛人”們都召集起來,不斷督促他們,讓他們做得更好。
——喬布斯
1982年,在為麥金塔的設計選拔人才時,喬布斯一般隻問應聘者兩個問題:一是你吸過多少次毒品,二是你什麼時候失去童貞的。喬布斯並不在乎應聘者會給他什麼樣的答案,他在乎對方是對方如何思考這些問題,以及他們在思考這些問題時的態度。
喬布斯一直努力尋找某一特定領域的最優人才,並使他們成為公司員工。重返蘋果後,喬布斯組建了一支高管團隊。他們不僅非常擅長自己專注的領域,而且對喬布斯極其忠誠。
2008年,喬布斯在接受采訪時說:“如果你的下屬中有真正優秀的人才,那麼必須讓他們掌管一部分業務。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作為總裁的我什麼事情都不管。把駕馭權分給自己的下屬,同時希望他們作出明智的甚至是比領導者本身還要高明的決策。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得讓他們了解每件事,不僅僅是他們管轄下的業務,而且還要包括整個公司的方方麵麵。”
離開蘋果後,喬布斯有大把的時間謀劃新出路。當喬布斯計劃重新創業時,巴德·特裏布爾就是他考慮的第一個人選。可以說,特裏布爾第一個跳上了‘史蒂夫的海盜船’”。
1985年10月,喬布斯向這位言語溫和的管理者提出成立一家新公司的計劃,特裏布爾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特裏布爾從醫學院畢業後就在原先的麥金塔研發組裏負責軟件開發,對於軟件的計劃、設計、以及運行,特裏布爾是一個行家。當時,正是麥金塔大型機器研發階段,喬布斯與特裏布爾在一起討論了這種未來大學校園裏使用的主打型號電腦—“3M”電腦,這種型號電腦顯示器的解析度可以達到100萬像素,它的主存儲器可以達到100萬個字節,而且它的指令運算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00萬次,也就是“3M”。
特裏布爾知道誰能研製這種類型的電腦,他向喬布斯推薦了蘋果公司的幾位員工,他們是佩奇和喬治·克勞。喬布斯還找來了蘇珊·巴恩斯,她一直是麥金塔研發上小組的財務管理者。還有丹尼爾·盧因,他成功地創建了蘋果電腦大學校園銷售聯盟,因此他在最近的公司重組中,被提拔為高等教育係統軟件市場部的負責人。這些人聚集在一起,聽到喬布斯要建立新公司的決定,都極力擁護,這讓喬布斯又驚又喜。這些人可能不是蘋果公司的“大人物”,但是他們都是蘋果公司的核心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別人無法超越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像喬布斯一樣都希望能夠有機會創造出了不起的電腦產品,能夠把他們的名字和他們創造的電腦連在一起。喬布斯的“海盜船”正是他們實現夢想的理想國。
有不少人說,喬布斯並沒有多大的能耐,蘋果的很多電子產品大多來自於他的夥伴,“海盜團隊”才是蘋果的真正功臣。
事實上,喬布斯之所以能賺取別人的功勞,是因為他善於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往,總能籠絡到優秀的人才為他效力,並且他具有獨特的人才選拔方式。喬布斯從來沒有學過管理,在實際的工作中,他不會采用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選拔人才,而是憑借自己的感覺認定員工的優秀程度。比如,他會帶著應聘者去玩電子遊戲,在喬布斯看來玩得好電子遊戲的人一定是優秀的。
正如喬布斯領導的麥金塔電腦小組的成員,背景十分多元化,小組的每個成員與其說是工程師,不如說是藝術家。這群與眾不同的人,把科技變得更有藝術性,創造著與眾不同的奇跡。喬布斯非常喜歡他的團隊,他說他們每一位都極其出色,他們對於生命有著一致的看法。麥金塔電腦程序設計師安迪曾說:“我們喜歡麥金塔,它是那麼的與眾不同,而且也喜歡藝術。所以才會希望麥金塔電腦能夠成為藝術家、作家甚至音樂家的專屬電腦。”
然而,對於那些不合格的人,喬布斯曾經說:“當你發現有些員工並非最優秀的人才,為了團隊的穩定你不得不開除他們,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這就是我的工作:開除一些不合格的人,我一直都非常討厭以仁慈的方式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