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第三。明染無支。論雲。諸靜慮支。染靜慮中。謂皆有不(問也)。不爾(答也)。雲何(征也)。頌曰。
染如次從初 無喜樂內淨
正念慧舍念 餘說無安舍
釋曰。初禪染中。無離生喜樂。非離煩惱。而得生故。第二染中。無內等淨。煩惱濁故。第三染中。無正念慧。染樂亂故。第四染中。無舍念淨。煩惱染故。餘說無安舍者。有餘師說。初二染中。但無輕安。後二染中。唯無行舍。以此二種大善地攝故染定無。
從此第四。明不動。論雲。契經中說三定有動。不動第四。依何義說。頌曰。
第四名不動 離八災患故
八者謂尋伺 四受入出息
釋曰。第四靜慮。無八災患動。是故世尊說名不動。災患有八。所謂尋。伺。憂。苦。喜樂。出息。入息。有餘師說。第四靜慮。如密室燈照而無動。故名不動。
從此第五。明生受有異。論雲。如定靜慮所有諸受。生亦爾不(問也)。不爾(答也)。雲何(征也)。頌曰。
生靜慮從初 有喜樂舍受
及喜舍樂舍 唯舍受如次
釋曰。生靜慮中。初有三受 一喜受。意識相應 二樂受。三識相應 三舍受。四識相應 第二有二。謂喜與舍。意識相應 第三有二。謂樂與舍。意識相應 第四有一。謂唯舍受。意識相應 是謂定。生。受有差別。
從此第六。明起下心。論雲。上三靜慮。無三識身。及無尋伺。如何生彼。能見聞觸及起表業(問也)非生彼地。無眼識等。但非彼係也(答也)。所以者何(征也)。頌曰。
生上三靜慮 起三識表心
皆初靜慮攝 唯無覆無記
釋曰。生上三地。起三識身。及發表心。皆初定係。生上起下。如起化心故。能見聞觸及發表起下三識。及發表心。此唯是無覆無記。不起下染 謂已斷故。不起下善。以下劣故。無記中庸故。得起下身識威儀無記。起下眼耳二識。若修得者。通果無記。若泛起者。威儀無記。起下發表心。亦威儀無記。
從此已下。第二明淨等等至。就中有九。一初明得等至。二明等至相生。三明順四分定。四明修超等至。五明等至依身。六明等至緣境。七明等至斷惑。八明近分差別。九明中定不同 且初明得等至者。論雲。如是別釋靜慮事已。淨等等至。初得雲何。頌曰。
全不成而得 淨由離染生
無漏由離染 染由生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