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於佛福田 能殖少分善 初獲勝善趣 後必得涅槃。
從此第二。明共功德。就中有二。一總標名。二別解釋。且總標者。論雲。已說如來不共功德。共功德今當辨。頌曰。
複有餘佛法 共餘聖異生
謂無諍願智 無礙解等德
釋曰。複有佛法。與餘聖者。及異生共。謂無諍。願智。四無礙解。此三二乘。亦有。五通。靜慮。四無色。八等至。三等持。四無量。八解脫。十遍處等。異生亦有。雖佛功德。超過一切。然依類同。故說為共。
從此第二。別解釋。就中二。一明共聖德。二明共凡德。就共聖德中四。一明無諍行。二明願智。三明無礙解。四明依邊際定力得。且初無諍者。論雲。且辨無諍者。頌曰。
無諍世俗智 後靜慮不動
三洲緣未生 欲界有事惑
釋曰。無諍世俗智者。煩惱名諍。謂阿羅漢觀有情苦。由煩惱生。恐他煩惱複緣己生。故思引發如是相續。此智生時。令他有情不緣己身。生貪嗔等。息煩惱諍。得無諍名。此行但以俗智為體。後靜慮不動者。此無諍行。依第四禪。發。樂通行中。此最勝故。言不動者。六無學中。唯不動性有無諍智。退法等五。不能自防。況能息他諸煩惱諍。故唯不動。三洲緣未生者。唯人三洲。有無諍智。緣未生者。緣未來惑。令不起故 欲界有事惑者。謂緣未生迷事煩惱。諸無事惑。不可遮防。內起隨應。總緣緣境故。
從此第二明願智論雲辨無諍已次辨願智頌曰。
願智能遍緣 餘如無諍說
釋曰。以願為先。引妙智起。如願而了。故名願智。此智出體。依地種性。及所依身。與無諍同。唯所緣別。願智遍緣一切法故。
從此第三。明無礙解。論雲。已辨願智。無礙解者。頌曰。
無礙解有四 謂法義詞辯
名義言說道 無退智為性
法詞唯俗智 五二地為依
義十六辯九 皆依一切地
但得必具四 餘如無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