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2 / 2)

再講一下生活禪,什麼叫生活禪?就是在生活中參禪,在參禪中生活。就是剛才講的那樣,在學習中參禪,在參禪中學習。生活與禪是相連的。

有人認為禪就是在一間小房間點上香,不受外界的幹擾,關好門,然後坐在房中間參禪。打坐時候要做一些準備,然後又想著大周天、小周天,還要四禪八定。這樣就是參禪嗎?是,但隻是其中一種形式。

一個人天天在工作,天天在學習,他就在定中,他的精力全部定在這份工作當中,定在學習上,定在某一件事上,這就是禪。

如果胡思亂想,那就離禪遠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間,我們不要去理睬那些壞的習氣,壞的風氣,以及不相幹的瑣事。

我們要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去參禪,在參禪中去工作、學習、生活。在禪定中我們就自然而然地就有了智慧,在生活禪中我們就可得到自在,就可得到智慧。

第八部分為道與自然之天人合一

唯我獨尊

這裏講到自然,我就順便講一下辭海裏的解釋,那第一個解釋就是天然,大自然。第二個是不是故意做作的,不是勉強的,不是人為的,不需裝模作樣的,這就是自然。這是辭海裏的解釋。我這裏也有一種解釋,我認為“自”就是“我”,“自然”就是我的樣子。我的樣子就是自然,我就是我。為什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就是我,不是你講這個是紅的我就跟著你講這是紅的,你講白的我就跟著你講是白的。我不是這樣,唯我獨尊,我有我的主見,我有我的思考,我有我的辦法。別人的勞動不能代替我的勞動,你認為那是紅的,那是你觀察的,你判斷的,你去分析的,你去思考的。我必須通過我的思考、分析、判斷與觀察後,我認為是紅的,我就講是紅的。我如果認為是白的,我就講是白的,這是我的勞動。我通過我勞動所得的東西,我就有我的認識,我就按我的認識去做。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樣子,這就是自然,就是自然中一分子。

東施效顰,東施看西施很美。西施病了,皺著眉頭,按著心口,東施也學西施那樣,西施怎麼走路,怎麼打扮,她都跟著學,結果是越學越醜,而且醜得可怕。不是這麼回事嗎?因為,她那樣子不是“我”的樣子,是西施的樣子,那樣自然嗎?當然不自然,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是誰?我是天,我是地,我是我。那我又與天有什麼關係?天人合一呀!天、地、人三才是並列的,不是別的關係,是兄弟關係,是同學關係。它們是不分你我的,它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天,如果沒有萬物,沒有人,誰稱你為天呢?當然,人也不能沒有天,不能沒有萬物。這也就說明它們是缺一不可的,是不能分離的,這樣才能形成大自然。所以中國的祖先講“天人合一”,“同其光,和其塵”。所以我們要愛護大自然,要保護大自然。

我們為什麼將易、禪、自然連起來講?我認為易與禪,易理與禪理是相通的。荀子講:“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所以講易理與禪理是相通的,伏羲與釋迦牟尼佛兩位聖人是一個思維,他們所悟的道是一個道,是天。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睹明星悟道,他看到的天也是這個天,伏羲在卦台山“仰則觀像於天”的天也是這個天。是同一個天,是同一個道的,所以講是同理的。到底同在何處呢?是同在無為法,而不是有為法。

《金剛經》雲:“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賢聖與凡人的差別在什麼地方?賢聖他們是無為法,我們這些凡夫就是有為法,什麼事都自作聰明。

那如何為道?是從無為法中為道。我們為道就是要無為而無不為。我們怎樣從易、“禪”、自然中去為道呢?那我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去為道吧!

講完了,大家也提了不少的意見,我認為都很好,我們再來共同探討它,好嗎?謝謝大家。(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