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地或與不熟悉的人辦一些事或做短期外出旅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鍛煉獨立處事能力。自己單獨地辦一件事,完全不依賴別人,無論辦成或辦不成,對你都是一種人格的鍛煉。與不熟悉的人外出旅遊,是由於不熟悉,出於自尊心和虛榮心,你不會依賴他人,事事都得自己籌劃,這無形之中就抑製了你的依賴心理,促使你選擇自力更生,獨立的人生原則。

四、要培養獨立的人格,自立起來。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要從我們平時做的小事做起,從自己的能夠做的事情做起,明確自己的責任所在,並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努力的做一個能夠自立的人。生活中難免會需要他人的幫助,但是接受他人的幫助也必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見,但必須把握一點,他人的意見僅供參考。一旦從對他人的依賴關係中解脫出來,就會感到了自信的力量,就會有一種踏實的感覺,那麼,依賴心理也就無立足之地。

五、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的內容,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

積極參加業餘活動,以增強主人翁的意識。使我們有機會去麵對問題,提高自己的獨立能力,加強自主性和創造性,多向獨立性強的同學學習,觀察他們是如何獨立處理自己的一些問題的,改掉依賴這一不良性格。不要什麼事情都指望別人,遇到問題要做出屬於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能夠獨立地拿主意,想辦法,增強自己獨立的信心。在家裏,自己該幹的能幹的事也要自己去幹,如洗碗、打掃衛生等,不要什麼都推給別人,不要住家跟住旅館一樣。

2.鏟除懶惰

【故事鏈接】

山下有一堵崖,崖上有一崖洞,烏鴉就把這洞當做自己的窩。崖的前麵有一條河,河邊有一棵大楊樹,楊樹上住著喜鵲。烏鴉和喜鵲就這樣麵對麵的住著,成了鄰居。

漸漸的,秋風刮起了,樹葉落盡,冬天眼看就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氣晴朗。喜鵲一早飛出去,東尋西找,銜回來一些枯枝,就忙著壘巢,準備過冬。烏鴉卻整天飛出去玩,累了回來睡覺。喜鵲說:“烏鴉,別睡覺了,天氣這麼好,趕快壘窩吧。”烏鴉不聽勸告,躺在崖縫裏對喜鵲說:“你不要吵,太陽這麼好,正好睡覺。”

冬天說到就到了,寒風呼呼地刮著。喜鵲住在溫暖的窩裏。烏鴉在崖洞裏凍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著:“哆羅羅,哆羅羅,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第二天清早,風停了,太陽暖烘烘的。喜鵲又對烏鴉說:“趁著天氣好。趕快壘窩吧。”烏鴉還是不聽勸告,伸伸懶腰,又睡著了。

轉眼,大雪飛落雪花紛飛,寒冬臘月到,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北風呼呼的刮著像獅子一樣狂吼,河裏的水結了冰,崖洞裏冷得像冰窖。就在這嚴寒的夜裏,喜鵲在溫暖的窩裏熟睡,烏鴉那裏卻發出聲聲的哀號:“哆羅羅,哆羅羅,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第二天,天亮了,陽光普照大地。喜鵲在枝頭叫鄰居烏鴉。懶惰的烏鴉在半夜裏凍死了。

【心理解析】

懶惰是一種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缺少責任心,缺少時間觀念的心理表現。小學生的懶惰表現尤為突出。在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求培養學生多方麵的能力和素質,而懶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門,打不開它,提高素質、能力又何從談起?因此我就懶惰心理的表現,成因及矯正方法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懶惰心理的表現

1、思想方麵的懶惰。

思想懶惰的表現有多種:一是甘當“二傳手”,常依賴別人的思想,照抄照搬,照本宣科,脫離了稿子就不會講話。

二是懶得思考。比如領導們經常會發現,在會議上踴躍發言的也就隻是那個別幾名“骨幹”“精英”的事,而更多的人懶得動腦思考問題。心裏想:反正我不發言,也會有人說出正確方案。這種依賴別人的懶惰心理隻會使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理論與實際也結合不起來,即使是學了幾十年,滿腦子都隻是“半成品”,概括不出幾條的真知灼見;

三是人雲亦雲,沒有自己的東西。

四是看似在“認真”讀書看報,實則是蜻蜓點水,一目十行,不求甚解,不願做深入的思考。即使思考了,也不善於運用科學理論指導實際工作、解決改革發展中的複雜問題。這樣的思想懶惰者,到頭來必定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2、行動方麵的懶惰

思想的懶惰必然導致行動上的懶惰。懶惰的人常有明日複明日的思想。明明知道某件事應該做,甚至應該馬上做。可卻遲遲不做,或硬挺過去;做事時總是無精打采、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積極、不主動、不勤奮。例如:某公司的規章中提出:“在辦公室或樓道內看到雜物要主動撿起”的要求,而許多員工明明看見了由於懶惰,即使是彎彎腰這樣的動作也懶得去做。

二、懶惰心理的成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懶惰心理的產生呢?

1、依賴性強。

懶惰的人他們有很嚴重的依賴性。什麼事情都要靠其他人,沒有主見,缺少獨立性,他們在家靠父母,在學校依靠老師,在社會上依靠其他人,這種依賴性就是導致懶惰的主要原因。

2、得過且過,缺少上進心。

上進心是前進的動力。缺少上進心的人做事容易滿足,對自己要求不高,得過且過的思想嚴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質量,不求快節奏,常抱著“應付”的態度和“混過去就行”的不負責任的態度。而這種缺少上進心的表現必然導致懶惰現象的產生。例如:為災區的募捐某公司做義務宣傳工作,就有個別人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心想:公司有這麼能人,也不缺我一人,能躲就躲吧,躲不過,應付過去就得了。於是懶得精心構思,懶得用心著色,草草完成了事。這種缺少上進心的表現是產生懶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還有的人懶惰是因為其他負性心理的影響,如畏難、膽小、害怕等。

【心理危害】

懶惰會導致懶散。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天生都或多或少有點惰性的,麵對工作時都盡可能想逃避少做或不做工作。許多人都曾抱著這樣一種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真討厭,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奮地為他工作。然而,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傷害你的雇主,但傷害更深的是你自己。很多人花費很多精力來逃避自己的工作,卻不願花相同的精力來努力盡力完成工作。他們以為自己 騙得過老板,其實,他們最終愚弄的是他們自己。他們大部分的人沒有什麼大的雄心壯誌,沒什麼責任心,寧可期望別人來指揮嚇人我,也不肯個人努力奮鬥,即使有一部分人有著宏大的理想和目標,也缺乏執行的勇氣。

懶惰會使人的思維、反應變遲鈍,分析和判斷能力逐漸下降:人的大腦也是“用則進廢則退”的,人在用腦的時候,大腦會增加釋放腦啡肽等特殊生化物質,並且腦內的核糖核酸含量比一般不用腦的時候平均水平要高10%~20%。研究證明:核糖核酸能促進腦垂體分泌神經激素——多肽組成的新的蛋白質分子——“記憶分子”。它對促進記憶力的增長和人的智力的開發具有重要作用。由於懶惰的人懶得動腦平時大腦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腦啡肽及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和水平低。長期下去的話,其的大腦功能勢必就會退化,思維逐漸變的遲鈍,分析和判斷能力也會逐漸下降。

易患疾病:懶惰者四肢不勤活動又少,長此以往,身體又得不到鍛煉,免疫功能下降,影響內分泌功能,可引起體內一係列惡性改變,使身體罹患疾病,如心悸、十二指腸潰瘍、冠心病、高血壓等,這是一個大範圍綜合症。

對一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懶惰是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有下一次的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習慣性的懶惰者通常也是製造借口與托辭的專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法完成,而對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卻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難、太花時間"等種種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隻要我們更努力、信心更強,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頭容易得多。

【心理逃脫術】

人生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挫折,會削弱人的鬥誌,而懶惰的人又習慣於去等待,從來不主動去拚搏、創造、改變,長期以往,最終隻可能是一事無成。為此,我們更要努力地去鏟除與改變懶惰的壞習慣。

鏟除懶惰的習慣的方法:

l、認清惰性的危害。惰性不但會給別人增加負擔,削弱自己的鬥誌,而且常常會落得平庸、失敗的下場。所以要養成每天按時起床和鍛煉的習慣,改掉賴床不起的惡習。

2、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在家裏,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主動去做,比如幫助家人打掃衛生、洗自己的衣物。在公司認真完成工作,不依靠別人,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各種活動,從而鍛煉意誌,磨煉耐力。

3、隨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及時的製定計劃。遇到挫折時,不要動不動就生氣。應該是冷靜地查找問題出在哪裏,或是自我解脫,或是與別人商量,哪怕爭論一番對掃除障礙都有益處。這個過程帶來的喜悅能使你更加好學。 當天的所有工作都要嚴格按上司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改掉“明日複明日”的思想。

4.、尋找一個學習的榜樣,勇敢地找出不足並把不足變為勤奮的動力。在身邊找一個工作勤奮,做事勤勞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並請他多幫助和監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