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一周過去了,客商也未閃麵。妻子想,早已過了3天人也不來,可能人家生意不做了,就將丈夫寫的紙條點火燒了。
紙條燒過的第二天,客商突然駕到,問及丈夫的情況,妻子慌忙到處找起紙條來。半天找不出來,她慌忙地回答客商:“沒了。”
客商吃驚道:“什麼時候沒了的?”
妻子答道:“前天燒了。”
客商放聲大哭道:“我的好朋友呀,沒想到晚來一步,再也見不上你的麵了!”
賣肉的憨丈夫
從前,有一對賣肉的夫妻女精男憨。寒冬的一天,他們殺的一條肥豬賣完了,聽人說羊肉大補,但做不好了有膻味。夫妻倆沒吃過,兩人一商量先買2斤吧,買好後又向賣羊肉的打問了一下做法,並把先放什麼調料,各放多少記在了一張紙上。
妻子想到這會有點空,就抓緊時間到茅房裏小解。不料,誰家的狗突然將買好的二斤羊肉叼跑了,丈夫急忙去攆,越攆狗跑得越快,他氣喘籲籲地隻好作罷。
回到肉攤前,老婆忙問肉放在哪裏了,丈夫說讓狗銜走了。妻子聽說羊肉讓狗銜走了,發了脾氣:“你這個人呀,連買的肉都看不住,竟讓狗吃了!”丈夫不服氣地說:“不要緊的,寫有做羊肉方法的紙條還在我口袋裏,狗銜走了也不知道咋樣做熟才好吃!”
妻子看著丈夫哭笑不得。
竹竿與豬肝
從前,有個人在一家店鋪裏當學徒。到了夏天,掌櫃的要掛蚊帳,就拿了一吊錢讓他去買竹竿,他卻聽成了讓他去買豬肝,拿了錢就去了肉鋪。買豬肝時,肉鋪的掌櫃給了他一個耳朵。在路上,小夥計想:反正掌櫃的也不知道這個豬耳朵,不如自己把耳朵留下。回到店鋪,夥計遞上豬肝。掌櫃的一看,要他買竹竿他卻買成了豬肝,頓時火冒三丈“耳朵哪裏去了?!”小夥計一聽,心想:掌櫃的真厲害,連賣肉的給個豬耳朵都能猜出來,於是把豬耳朵從懷裏掏了出來,遞給掌櫃說:“耳朵在這兒……”
笨蛋孫子
古時山西有一大鹽商,雖然家產萬貫,但卻有一個腦子缺弦的孫子,請了幾個私塾老師到家裏,都沒能把孫子教會點什麼。後來,他聽說鄰縣有一個姓李叫賢的學問人書教的特好,不僅培養了秀才舉人一大片,而且還培養了一個狀元。於是,就花重金把李賢請到家裏。
李賢給鹽商孫子教的是《百家姓》,但是教了多日還是不開竅,連個“趙錢孫李”都背不會。於是就想用形象押韻的方法來教他。他不慌不忙、有板有眼地教道:“你家姓趙,你家有錢,你是孫子,我叫李賢。”這樣,反來複去教了好多遍,最後總算是囫圇吞棗地記了下來。
第二天,李賢讓鹽商孫子再背一遍。鹽商孫子站起來搖頭晃腦地背誦道:“我家姓趙,我家有錢,我是孫子,我叫李賢。”
老師一聽,火冒三丈。他氣忿地說:“你家姓趙,你家有錢,你是孫子,你是笨蛋。”
以牙還牙
一個姓陳的富商,給兒子請了一位姓龐的教書先生。那天先生一進門,先客氣地打了一聲招呼:“東家,我來了!”
商人很不高興,心裏罵道:“什麼東家西家的,天下竟有這種狗屁先生!”
次日早起,龐先生來到客廳,商人故意大聲說:“龍先生用茶!”
先生忙說:“東家,你弄錯了,我姓龐,不姓龍。”
陳商人板著臉說:“昨天你割了我的耳朵,今天我剝掉你的皮!”
不敢娶你
清代李鴻章,有個遠房本家李某,不學無術,卻一心想像李鴻章那樣當官發財。一次,他去參加鄉試,憋了半天也沒有寫出一個字,眼看場終時間就要到了,他靈機一動,便在試紙上寫道:“我是李鴻章中堂大人的親妻。”他不知這“親妻”應為“親戚”,隻想,憑這金字招牌,準能考中。